双树映初心 一脉传家声
■ 融媒体记者 陈阿曼
初冬,暖阳穿透云层,静静洒落在朱码街道殷庄村周洪组的一处庭院。院落西侧,刺槐枝繁叶茂,虬曲的枝干如老者筋骨,托起满树苍翠。院落后方,银杏金黄璀璨,扇形叶片在光影中摇曳,宛如撒落的星辰。这两株被列入江苏省古树名木名录的古树,不仅是时光雕琢的自然瑰宝,更藏着一个家族跨越百年的精神传承,映照着一座城市的文明根脉。
古树立家宅,坚守铸丰碑。“打我记事起,这两棵树就已经在了,它们像长辈一样看着我们长大。”70岁的周耀俊从屋内取出泛黄的《周氏家族汝南堂谱》,指尖划过“勤修道德风尚,关注团结互助”的卷首寄语,缓缓道出古树与家族的渊源。
这两株古树的初代守护者,是周耀俊的堂叔周洪来。作为周氏汝南堂来涟水城北的第6世传人,周洪来的一生始终践行着族谱家训。他曾身披戎装保家卫国,以大公无私的行事风格成为乡邻典范。晚年开办供销合作社商店,诚信经营服务乡邻,养育2子5女和睦成家。
20世纪90年代,曾有人出价5万元欲购走这两棵古树,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面对诱惑,周洪来断然拒绝。这份坚守,让古树得以在时代变迁中安然矗立。如今,周洪来已离世20余年,古树由其子周耀金、李元梅夫妇悉心照料。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守护中,延续着对先人的承诺。
族谱载迁徙,根脉续千年。古树的年轮里,还镌刻着一段跨越数百年的迁徙史诗。据《周氏家族汝南堂谱》记载,明初“洪武赶散”的浪潮中,周氏祖辈从苏州阊门一代被迫迁徙,辗转至苏北响水一带的海滩落脚。清代时,一位先祖辗转来到安东(今涟水),兼营酿酒业,所酿美酒因品质上乘誉满四方,远达山东,留下“美酒周锅甑”的佳话。
民国初年,原有堂谱在匪乱中失落,让周氏后人与同宗失联,成为家族憾事。为传承文脉,族人自觉自愿、民主磋商,以祖先迁居城北为第一世,拟定“成家立业,兴国安邦;荣华富贵,永世盛昌”十六字续谱字,从门中第八世启用。这份重修的族谱,不仅理清了家族脉络,更将“清政廉洁”“团结互助”的家风深深镌刻其中。
树主周洪来的一生,正是这份家风的生动写照。当兵时,他保家卫国尽显忠诚。开供销社时,他诚信经营便利民生。而他守护古树的执着,更将“珍视传承、坚守本心”的信念融入家族血脉。如今,周耀俊主动为古树保护提供线索,周耀金夫妇接力守护,一代代周氏后人用行动诠释着族谱家训的深刻内涵。
枝叶连古今,风骨照未来。岁月流转,古树依然坚守在原地,成为光阴变迁的见证者。百年刺槐,历经风雨侵蚀仍枝干挺拔,如同周氏族人坚韧不拔的品格。百岁银杏,饱经岁月沧桑仍满树金黄,象征着家族生生不息的希望。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活化石,更是涟水大地文明传承的精神地标。
在涟水,像这样的古树名木还有不少,它们或扎根乡野,或伫立街巷,每一棵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而周氏家族与两棵古树的羁绊,尤为动人。古树守护着家族的记忆,家族传承着守护的初心,二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人树相依、根脉永续”的生动图景。
暖阳下,两棵古树静静矗立。它们的枝叶伸向天空,仿佛在诉说着跨越百年的坚守。它们的根系深扎大地,汲取着文明传承的力量。这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家风家训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必将如同这古树的枝叶一般,在岁月长河中不断伸展,滋养出更加繁盛的文明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