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

网站首页 三农 详情

范荡当家人的“和美乡村三部曲”

——记南集镇范荡村党总支书记范加金

2025-07-09 10:16:44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盛夏的范荡村,荷风送爽,戏韵悠扬。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庭前屋后花木扶疏,分类垃圾桶摆放整齐,新修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范加金口中那个让他“一度感到迷茫”的村庄。如今,范荡村头顶“全国文明村”“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多项桂冠,而这一切变化的“总指挥”,正是这位皮肤黝黑、眼神里透着韧劲的村党总支书记——范加金。

 

“破题”从环境开始:美化家园拉近干群距离

 

2021年,范加金走马上任范荡村党总支书记。基层工作的千头万绪,尤其是人居环境这块“硬骨头”,让他倍感压力。“在苏南打工时,看到人家村子规划得那么好,产业那么有特色,我就想,凭什么范荡不行?” 这股不服输的劲头,成了他破局的起点。

在县镇支持下,范加金决定从最直观、群众感受最深的环境整治“破题”。“环境好了,干群关系才融洽。”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来专业规划团队,以“荷风戏韵”为主题为范荡量身定制蓝图。规划不是闭门造车,污水管道怎么铺?垃圾点设在哪?景观小品放何处?一场场接地气的党群议事会、“板凳会”在村头巷尾、农家小院开起来。村民的意见被一条条记在本子上,融入规划图里。

“最头疼的是建好了谁来管?”范加金深知“重建轻管”的顽疾。他开出一剂“药方”:制定详细的管护清单,组建一支特殊的队伍——由党员志愿者和热心肠的离任村干部组成的专职管护队。老党员范大爷就是其中一员,每天雷打不动地巡查自己负责的区域,“现在环境这么好,看着舒心,管着也有劲儿!”责任到人,定期巡查,问题立整立改,长效管理机制运转起来。

如何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范荡村有妙招:推行积分制,设立环境排名……“以前垃圾随手扔,现在看到地上有个纸片都不好意思!”村民王婶笑着说。村里还免费发放了200多株苗木,鼓励村民扮靓自家庭院。如今,2000多米的污水管网让范荡成为全市首个接入市政管网的农业村,告别了污水横流;13个分类点、100多个投放点在专职队伍维护下,生活垃圾100%日产日清。环境蝶变,凝聚了人心,也拉近了干群距离。

 

“淮剧小戏”唱响主旋律:方寸舞台聚起大民心

 

“亲戚靠走动,组织靠活动。”范加金深谙此道。南集是著名的“淮剧小戏之乡”,这独特的文化底蕴,被他敏锐地捕捉为凝聚人心的“法宝”。

在范荡村党群服务中心,悠扬的淮剧唱腔时常飘荡。这里活跃着一支由党总支牵头的“乡土艺术团”和“移风易俗小戏创作专班”。“我们发动村里的老戏骨、文艺爱好者一起参与。”范加金介绍,他们围绕移风易俗、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等主题,创作了《出礼》《亲家和》等60多部贴近生活的小戏。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剧目,用村民熟悉的乡音乡情,讲述“身边事”,教化“身边人”,成了传播文明新风的“文艺轻骑兵”。

更让范加金自豪的是,范荡村作为全省13个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试点之一,成功对接了省演艺集团。在专家指导下,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讲述本村抗日英雄范希汉事迹的小戏——《赤胆忠魂范希汉》,这部饱含深情的红色剧目已演出15场,场场爆满,在十里八乡引起热烈反响。“看自己村的英雄故事,特别感动!更觉得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村民老李感慨道。

范加金还善于利用重要节点做文章。国庆、春节等节日,趣味运动会、“粽”享端午、插秧比赛等每季度10多场特色活动轮番上演,精准对接老人、儿童、返乡青年的不同需求。“活动多了,大家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感情自然就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也就越来越强。”一场场活动,如同一根根纽带,将村“两委”、党员和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金福源”油香飘出致富路:腰包鼓了,腰杆变直了

 

“村子富了,服务群众才更有底气。”这是范加金推动产业发展的初心和动力。范荡村是传统的稻麦种植区,如何让土地生金、村民增收?

范加金带领村两委打出了组合拳。第一招:盘活土地资源。党总支牵头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采取“保底租金+盈余分红”模式,农户亩均年收益从800元提升到1200元,村集体也增收5万余元。他们还与省农垦农业发展公司“攀上了亲家”,引入现代化经营模式,降成本、抗风险,让种地更“智慧”。

第二招:延伸产业链条。不满足于只卖原粮,范加金把目光投向了农产品深加工。利用项目资金,一座飘着油香的榨油坊在村里建了起来。更关键的是,他们成功申创了属于自己的品牌——“金福源”食用油。“同样是油菜籽,榨成品牌油,每吨附加值能提升3000元!”范加金算着经济账,笑容满面。这“一滴油”,成了强村富民的“金钥匙”,助推村集体收入从原来的10余万元一路飙升至50余万元。

集体经济的壮大,让范加金为民办事的腰杆更硬了。这两年,村里投入20余万元提升基础设施,70盏新路灯照亮了夜归路,40处农桥水渠得到维修加固。一份份温暖也持续传递:每年拿出4万元常态化慰问困难群众;连续3年为村里新入学的大学生精心置办生活学习用品。“考上大学是喜事,村里给咱孩子送行,这关怀暖到心坎里了!”一位学生家长动情地说。

走在今日的范荡村,荷塘映日,戏韵绕梁,产业兴旺,人心和乐。范加金这位范荡的“当家人”,用他务实的作风和为民的情怀,谱写了一曲生动的“和美乡村三部曲”——以环境整治“塑形”,用文化浸润“铸魂”,靠产业发展“夯基”。他正带领着范荡村的党员群众,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步履铿锵,继续描绘着宜居宜业的和美新画卷。他坚信:“只要用心用情,范荡人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