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检察院:“小雨滴”呵护更多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融媒体记者 马凌云
本报讯 今年以来,县检察院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始终重点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和未成年人,坚持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案件实行提前介入全覆盖,充分发挥“小雨滴”品牌优势,及时引导侦查取证方向,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提质增效,倾力守护呵护保护更多未成年人。
该院持续打响“小雨滴”品牌,不断挖潜创新,激发活力动能,分别已建成“小雨滴 繁星档案”“小雨滴 新芽工坊”等3个企业型、教育型社会观护基地,创新构建“法治教育+劳动矫治+科技赋能”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观护体系。组织检察官与司法社工带领5名涉罪未成年人,前往“小雨滴 新芽工坊”观护基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对未成年人开展针对性专业帮教。开展常态化普法活动,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截至6月底,今年已开展“小雨滴”法治教育宣传活动12场,覆盖受众5万余人次。积极和县教体局配合,41名“小雨滴”志愿者联合法院干警、公安民警、律师走进高沟中学、第四中学等学校,开展“逐班式”法治授课5次,覆盖91个班级。及时参与学校学生十八岁成人仪式,在特殊节点为高三学子赠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读本,举办“小小公益观察员”微课堂暨聘书颁发仪式,激发青少年参加社会治理的热情。建设“小雨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精心打造涵盖4大主题、10余个特色点位的实践基地,作为全县2025年度“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暨‘行走涟水 阅见未来’青少年主题研学活动”重点推荐点位,基地目前已接待多所学校近400名学生,开展研学打卡活动11次,受到全体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该院开展强制报告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重点走访辖区内医疗机构,实地核查“红黄蓝”三色预警系统应用情况,督促其切实履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定职责,这一创新做法被《检察日报》进行宣传报道。坚持“宽容不纵容”原则,将依法惩戒作为特殊形式的教育挽救措施,对5名盗窃成瘾、屡教不改且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犯罪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依法提起公诉,彰显司法公正。深化综合司法保护,关爱救助困境未成年人,协同相关部门为一名被害女童成功申领残疾证并完成困境儿童认定等后续工作,目前该被害人已被评定为三级智力残疾,每月可获得由民政部门发放的重残儿童生活补贴。进一步强化对涉案未成年人跟踪帮教,联合专业司法社工对16名涉案未成年人开展精准帮教,并对8名被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的未成年人进行持续跟踪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