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先行绘就幸福新景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山河无言,岁月有声。安东大地春意盎然,交通风景这边独好。
高速公路纵横交织,宛如条条奔腾的“动脉”;城区“内网”四通八达,打通富民“微循环”;高铁飞机呼啸飞驰,承载着梦想奔向远方……
近年来,我县持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一批具有关键性支撑、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交通工程,区域性交通枢纽节点地位更加凸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绘就一幅百姓幸福新图景。
城市路网内外通达,百姓“脚下”幸福满满。“再也不用绕道走了,可以全程‘直刺’回家,路上能节省不少时间。”淮浦路是涟水城区路网结构“八横十纵”当中“十纵”之一,北延工程是县城横跨盐河的一重大交通项目。全线贯通后,全面缩短了中心城区与盐河以北片区的时空距离,更好实现了县城与干线公路的内连外通,是全县人民一直企盼兴建的重要通道。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民生的“堵点”“痛点”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发力点,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建成“连心路”,城市道路更加高效快捷,城市内畅外联水平实现质的提升,涟水交通承载力、集聚力、辐射力不断增强。“十四五”以来,我县累计投入近 40 亿元,新改扩建城乡公路、市政道路100多公里。仅2024年就启动实施了城建交通类政府投资项目22个,完成深圳路、泰山路、海安路等易积水路段排水设施改造,南京路北延等道路工程建成通车,迎宾大道提档升级,264省道涟水段加快施工,全方位打造城市品质交通的新形态、新格局,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枢纽高地”链接全国,释放县域发展活力。从淮安涟水国际机场出发,2小时飞到西安、深圳……2010年,淮安涟水机场建成通航,实现了涟水人的“飞天梦”;3月1日正式开通的淮安——大阪全货机航班运营至今,已运输货物320吨。涟水,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为极具活力、开放程度高的县域城市。而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7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万吨,是江苏省重点打造的航空货运枢纽和苏北物流金三角关键一环。
一座城市,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越完善,发展的血脉就越畅通,动力也更澎湃。近年来,我县紧扣打造综合性交通枢纽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交通区位新优势,更好将“交通优势”变为“发展胜势”,推动“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转变,培育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连日来,巨石高性能玻纤制造基地码头一片繁忙,来自各地的矿石等原材料源源不断。巨石集团淮安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涟水的水运优势保障了公司一年20万吨产能的实现,不仅如此,空铁水公多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企业拥有降本增效的“高性价比”选择。
连淮扬镇高铁作为国家快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涟水高铁站是全市县区唯一站点,可实现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上海、3小时到北京的快速通达需求。纵贯全境的盐河航道正有序推进“三改二”工程,可通行千吨货轮,南连长江、北连连云港港口,并依托大运河和淮河航运优势,形成通江达海、衔接辐射主要“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集装箱物流通道。仅2024年,涟水港完成港口吞吐量近1200万吨。我县路网纵横交错,2条高速、1条国道、6条省道在境内交会,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为主骨架,农村公路为补充的公路网络体系。
打通“最后一公里”,串起群众美好生活。早上9点,五港镇前营村前的公交站热闹得像个小集市。拎着刚从地里摘的新鲜蔬菜去城里找闺女的刘奶奶、攥着社保卡去医院拍CT的赵大爷……行驶而来的公交车刚停靠站点,人群便自发排好队,等待上车。“这公交车干净、方便,还安全,很受大家的欢迎。”提起通往村里的公交车,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村民们的喜悦,源于我县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改革。2025年,我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交通民生实事,将原有的15条农公班线、16条城市公交融合为18条城乡公交一体化班线,线路“穿城而过”“零换乘”直达神经末梢行政村。
“出门就有路,抬脚便上车”。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缩短”了城乡距离,切实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我县还开通了与周边县区8条毗邻公交,开通率达100%。新建19个港湾式公交站点,维护修缮92个公交站点和46个临时招呼站牌,新采购10辆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建成绿色环保型农村公路驿站和327省道唐集停车区,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时代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美好的蓝图,在拼搏奋进中绘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期交通运输工作新要求,全面落实市委枢纽经济发展提质行动工作部署,积极布局培育枢纽偏好型和关联性产业,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服务作用,奋力谱写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精彩篇章,为建设更高水平全国百强县贡献更多力量。”对于未来发展,县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秀夫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