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寒潮20万斤白菜滞销 “同心助农”三天抢购一空
■ 融媒体记者 马凌云
距离新春佳节只有三天了,1月26日傍晚,在保滩街道洪荡村,霜冻未消的菜田里,一辆运输车的引擎声打破了冬日的沉寂,村党总支书记滕峰的脸上挂满了喜悦的笑容:随着最后一车白菜发往县城餐饮企业,该村近20万斤的滞销白菜完成了一场暖心的“出村记”。这场由县委统战部牵头引导、县新联会发动组织的爱心接力,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户菜农的燃眉之急,更探索出了一条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市场寒流突袭菜农,新联会架起“暖心桥”。1月中旬,洪荡村连片菜田遭遇了“丰收的烦恼”,受全国蔬菜市场波动影响,往年供不应求的“霜打白菜”出现了严重滞销。村党总支书记滕峰仔细算过账:每斤0.35元的收购价仅仅能够收回农资成本,近20万斤白菜若再滞留一周,将面临近10万余元损失。
1月23日上午,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姜凯在调研走访中捕捉到这个民生痛点,立即启动了“同心助农”应急机制。县新联会会长嵇大勇立即到洪荡村了解情况,当天17:49分,一封《爱心助农倡议书》分别在新联会、涟商之家等多个微信群相继发出,一场爱心助农的行动在迅速展开。
三路并进破滞销,全城涌动“爱心购”。接到信息后,县餐饮商会主动打头阵,32家会员单位踊跃参与,联合包销3.2万斤,涟水宾馆南店主动消化了7000斤库存;县新媒体分会开辟“云端菜市”,带动线上认购1.8万斤;县绿色食品产业链商会会长朱倩不仅自己认购1000斤,还主动联系淮安市多家企业、商会,消化了13万斤白菜。
截至1月26日18时,20万斤白菜全部售罄。菜农张永财手里攥着拿到的货款非常感动:“按市场价本该亏4万多,现在反而赚了1.8万元,这下过年就踏实了。”
“救急”转向“治本”,长效机制正在成型。在白菜装运现场,绿色食品产业链商会与洪荡村还达成了2025年订单种植意向。会长朱倩告诉记者,已协调电商协会开展资源培训,计划春节后开展3期“新农人”培训活动。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目前已有2家会员企业承诺今年包销40亩特色蔬菜。
这场冬日里的温暖接力仍在持续。随着“微心愿认领”“苏新暖冬行动”等6个公益项目同步推进,10位生活困难老党员春节前收到了慰问金,120份年货已经送到困难人员手中。据数据显示,该县社会组织三年来累计实施助农项目27个,带动农产品销售逾800万元,惠及农户2300余户。
记者手记 从滞销白菜到爱心通道抢购一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20万斤蔬菜的销售过程,更是一个县域范围内社会治理能力创新的生动写照。当县委统战力量转化为助农的实际成果,“举手之善”便汇聚成了乡村振兴的澎湃暖流,不仅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而且极大提高了统战部门的号召力、影响力,更提升了当地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