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五微”工作法让网格服务“无微”不至
■ 融媒体记者 许成亮
本报讯 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精网微格”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小区物业便民设施,建设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内涵的“好邻里”网格驿站,依托网格驿站创新实施的“五微”工作法(“微服务”“微议事”“微巡防”“微讲堂”“微积分”便民服务活动)更是获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和点赞,全县网格治理精细化、精准化、精确化水平全面提升。
推行“微服务”搭建网格“幸福桥”。“非常感谢小李,往年都是我老伴包的粽子,自从老伴去世后,就再也没吃上这么热乎的粽子了……”张大爷哽咽了。这温馨的一幕就发生在独居老人张大爷家中。为弥补张大爷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的孤独,涟城街道网格员李凡在端午节这一天,与社区志愿者一道上门为其包粽子,让张大爷真切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节日的氛围。这是近年来我县创新和探索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为更好更精准地服务群众,组建了一支由党员、网格员、微网格联络员、志愿服务者以及热心居民组成的“网格志愿者”队伍,并通过“看、听、访”,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时掌握网格内社情民意,及时解决网格居民遇到的小事、难事、揪心事,以“微服务”换取群众“幸福度”,以“小网格”托起社区“大服务”。
组织“微议事”画好网格“同心圆”。“我们家住在顶楼,一到下雨天房顶就漏雨。”“我们家下水道堵了,一用水厨房就会漫水。”“我们家里阳台小,晒不了被子。”名流花园小区居民正围坐在微网格议事长廊你一言我一句地说着近来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群众烦恼谁来解?为切实解决小区居民生活中遇到的难事,常青社区网格员和微网格联络员充分利用小区居民茶余饭后在凉亭或长廊、广场休息的时间,主动与群众拉家常、聊闲话,从群众闲聊的只言片语中掌握小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收集问题,再按照“分类—归口—协商”原则逐一进行解决,先由网格员对问题进行梳理,再依据问题类型邀请物业、社区、住建等单位适时参与协商,共同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目前,常青社区通过“微议事”形式,累计帮助群众解决修缮破损井盖、更换路灯、道路维修等问题60余个,有效激发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
开展“微巡防”织密网格“安全网”。“大爷您好,我是淮浦路社区网格员刘倩,温馨提醒您,现在天气炎热,正值用电高峰期,不要超负荷用电,防止出现火灾隐患。”这是炎炎夏日里,淮浦路社区网格员和微网格联络员走访小区内居民时重复最多的一句话。为能够及时发现小区内安全“漏洞”和物业管理“盲区”,淮浦路社区组织“网格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网格巡防活动,对小区内消防设施有效期、飞线充电、楼道杂物堆放、消防通道畅通等情况进行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和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并持续跟踪回访,做到“有疑点不放过,有问题不放过”。在巡查过程中,网格员和微网格联络员还通过走家串户,向社区居民宣传“防盗、防火、防诈骗”等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开设“微讲堂”筑牢网格“硬防线”。“刚刚儿子打电话过来,非要让我去听什么预防电信诈骗‘微讲堂’,说是怕我一人在家受骗上当,本来我是不情愿的,但听说现在的诈骗手段新型隐蔽,近期有好几个老人都被骗了,仔细想想去听听也不是什么坏事,讲座马上就要开始了,老李你要不要一起去啊?”徐大爷一边走向网格驿站一边对邻居老李说道。涟城街道红日社区网格员在走访中了解到,小区居民尤其是独居老人在法律、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知识盲点。为此,社区网格员在充分征集小区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定期邀请“三官一律”进网格的法律专家、“法律明白人”、社区医生等开设各类“微讲堂”,为小区居民宣讲普法知识、防电信养老诈骗以及健康养生小贴士等,有效提升了网格内群众的安全感。
建立“微积分”提升网格“向心力”。涟州路社区微网格联络员张大强对社区工作人员乐呵呵地说:“这个月我的积分就到1000了,听说可以兑换一桶油和一袋米,没想到已经退休的我,一把年纪还能为社区治理发挥自己的余热,能为群众做点好事之余,攒的积分还能兑换生活用品,我真的是打心底里高兴呀!”当前,微网格联络员(简称微格员)基本是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尚未得到充分激发。为切实提升微格员服务群众的效能,我县探索实施“微积分”激励机制,即微格员或志愿服务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提出好建议、进行义务巡防等,可根据规则获得相应的社会治理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可兑换日常生活用品。通过积分兑换物品,以实物形式提高微格员待遇,有效调动了微格员工作的积极性,也让微格员感受到了工作的价值和成就感,进一步提升了微格员的服务热情和责任心,营造了大家为社区治理同向发力的浓厚氛围。
今年以来,我县分别在中央城、现代名流花园、丽景首府、军民中心村等小区设立“好邻里”网格驿站12个,开展“五微”便民服务活动46场,收集居民反映各类问题216个,成功化解矛盾16起,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蹚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涟水网格化社会治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