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网站首页 社会 详情

文化滋润,让生活更有滋味

2024-04-03 09:27:00

■ 融媒体记者 吴 燹


夜幕降临,3A级景区金鸡坨热闹起来,非遗文化项目——打铁花正精彩上演,绚丽的铁花洒向天空,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赢得游客一片赞叹,欢笑声向四周散开……“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正在涟水成为现实。

今年以来,我县锚定“文化强县、旅游名县”建设目标,以丰富文化服务为抓手,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放大“淮剧涟水”现象,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升级,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员三部曲”作品之一——《村里有个管得宽》获省紫金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我的亲家管得宽》《懒龙伸腰》分获省小戏小品大赛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舞美奖和优秀表演奖。“淮曲涟涟”获评省“百千万”工程优秀品牌,《水韵江苏·灵秀涟水》获省经典诵读一等奖,“书香友爱·特殊群体阅读推广项目”获省公共文化服务“十佳案例”。

“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向全国全省推介淮剧‘涟水现象’,得到中央和省市委宣传部相关领导批示肯定,是我县坚守正确的文艺方向,紧扣时代脉搏的真实写照。作品写出乡村行进的步伐,讴歌时代的心声,让更多的群众有了参与感,这样的文化服务才接地气、有活力。”县淮剧团团长翟永军认为。乡村振兴,写在大地上,演在舞台上。近年来我县不断涌现出“党员三部曲”“村官三部曲”等一批乡村振兴现实题材的舞台作品。全县16个镇街建立126个百姓大舞台固定点位,县里投入近200万元,定向培养20多名淮剧学员,为县淮剧团输入新鲜血液。社会创办、领办的78支民间文艺团队积极参与“百场千村文化行”“百姓大舞台,想唱你就来”“金秋文化艺术节”等文娱活动,军民青春歌舞团等民间艺术团体深入村组田头,与群众面对面演出,更大范围服务群众。

近年来,我县从体制机制、政策保障、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方面发力,大胆改革县淮剧团,大大提升了剧团的生存能力。县淮剧团的成功转型,也为全市院团改革提供了“蓝本”。在创新模式上,我县突出“政府购买、院团演出、农民看戏”,将群众喜欢看的戏通过“订单式”精准配送到村组。精心打造农民艺术节、网络文化节、芦笋文化节以及阿累读书节等文化品牌,编排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供群众“选看”,每年开展送戏下乡100多场次、公益文化活动3000多场次。为让群众做到既看到戏又不误农活,全县823个微信平台及时发布演出预告,合理安排演出档期,不断充实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从“演给群众看”,到“走到全国去”。我县发挥精品力作的“磁场效应”,打造“涟水艺派”“文化涟军”,10支文艺团队各领风骚,拿出得意作品。这些年来,县淮剧团扎根基层,创作大量接地气、扬正气的淮剧作品。2017年,《留守村长留守鹅》被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选作开幕式首演节目,时任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观看演出后,夸赞说:“这个剧团不简单!”

2022年创作编排的一部反映基层干部清正廉洁的现代小戏《芝麻官钻笆斗》获江苏省第十五届“五星工程奖”,在天津参加全国第19届群星奖评比决赛,成为全国仅有的9部小戏作品之一……涟水的淮剧不仅在县区间演出,还走上了全国的舞台,涟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这一切,除了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外,更离不开剧本的精心创作。为了创作出好作品,编剧袁连成和剧团领导、演员们每次到乡村采风,在蹲点期间,他们就是与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让作品更贴近群众真实的生活。在广阔的农村天地,他们为广大群众带来了《村里来了花喜鹊》《哎哟,我的憨哥哥》等一大批精品力作,受到了群众欢迎。《村里来了花喜鹊》荣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还入选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表演剧目。

以文兴业,让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得到进一步增强。打造“因缘而来 留‘涟’忘返”旅游形象品牌。五岛湖旅游区和今世缘旅游景区等2个国家4A级景区每天游客不绝。云锦作品《喜鹊登梅》和烙画作品《鸿运当头》入选全省新阶层非遗展。目前,我县建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馆、曲艺馆等一批重点公共文化场馆,17个基层电影放映厅、16个城市书房建成开放,17个基层文化站、372个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升级,建成4个智慧广电镇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创成“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全县还拥有各类文化企业73家,初步形成了彩印包装、文化娱乐、旅游观光与服务、乐器制造、云锦织造、住宿餐饮、广告设计等文旅产业体系。


记者感言:文化是城市之魂,也是发展软实力。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从文化传承、旅游体验,举办一系列特色活动,丰富文化供给,繁荣文化成果,提高服务效能,满足市民群众所需,达到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打响城市“四张名片”,全面提升涟水的标识度、美誉度。

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