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网站首页 镇街新闻 详情

红窑镇:村情民意“码”上说 为民解忧“零距离”

2023-12-22 09:04:25

融媒体记者 朱 云

  通 讯 员 王梦瑶

 

本报讯 “自3月份永远在‘芦’上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成立以来,人大代表为我们芦笋农户解决了不少难题!”日前,红窑镇金城村的李大爷激动地表示,“前两天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扫了人大代表个人二维码反映遇到的困难,没想到不用跑路,问题就解决了,我从内心感谢他们。”

如今,在红窑镇永远在“芦”上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群众遇到难题时扫二维码寻求代表帮助的例子越来越多。今年以来,该镇主动把握“互联网+”时代特点,启动“数字人大”工作,通过人大代表一人一码的形式,拓展人大代表联络渠道,打通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有事“码”上说,人大代表马上办。该镇采用群众扫码反馈建议意见,后台集中反馈给代表,代表及时推动问题解决,最后将办理意见反馈给群众,推动形成闭环工作机制。自7月份以来,工作室通过人大代表二维码共收集建议意见26条,处理办结19条,其余7条正在办理中。

如今,人大代表依托工作室,将履职触角不断向周边延伸。有芦笋种植大户通过人大代表二维码咨询:“如何在冬季提高芦笋产量?夏天采摘芦笋如何保鲜保存?”围绕这些问题,县人大代表、红窑供电所所长潘爽带领工作人员在芦笋产业电气化示范项目基地内进行电气化升级改造,实施电气化种植,实现芦笋生产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为延寿、金城、李庄等村芦笋产业园提供上门服务10余次,潘爽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行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电保姆”。

针对群众提出的“公共空间治理政策咨询”,县人大代表、红窑镇金城村党总支书记刘国轩第一时间进行了答复。在为群众答疑解惑的同时,刘国轩思考如何通过公共空间治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通过前期排查和回收,金城村溢出土地共计185.9亩,刘国轩将其用于芦笋种植和葡萄种植,后又盘活老村小和党群服务中心旧址等闲置资源,利用好存量建设用地,吸引投资1.2亿元的红窑乡村振兴产业园落户。

红窑镇永远在“芦”上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为人大代表提供了履职阵地,把联系群众的窗口延伸到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