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网站首页 三农 详情

我县多措并举探索绿色生态农业之路

2023-10-25 09:05:14

■ 融媒体记者 吴 燹

 

近日,记者在红窑镇春竺芦笋产业园采访,看到这里的村民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为芦笋打包、装车,准备发往南京市场。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芦笋采摘期快结束了,我从产业园赚了二万多块钱,在家门口挣这么多,我知足了。”近年来,我县立足县域资源优势,突出绿化生态发展之路,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产业链条延伸,到目前为止,仅芦笋产业项目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4096万元,撬动社会资本3.5亿元,为29个村集体一年增收178.8万元。

科技助推产业转型,大力发展农业“三特”产业。我县着力做好特优高效种植、特种健康养殖、特色生态休闲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大文章,大力发展青芦笋、中药材、食用菌等优势产业。金秋时节,在五港镇蔡工村红高粱种植基地,一大片火红的高粱地成了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省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玮走进高粱地不时地查看高粱成熟情况,看到颗粒饱满的高粱,王玮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这个项目是“蔡工联盟”与今世缘酒业签订的致富项目,可以说是一炮打响。今年以来,五港镇蔡工村五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组建“蔡工联盟”,王玮牵头成立合作社,规模种植高粱、辣椒、红薯,壮大村集体经济。据了解,我县对经济薄弱村进行点对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县已成立11个“帮促联盟”,组织落实或计划开展产业类帮促项目15个、民生实事类帮促项目28个,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前不久,《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出炉,南集镇榜上有名。2019年南集镇承担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 2020年12月,又开始创建全国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南集镇引进科技外援力量,与省农科院水稻首席专家王才林教授团队合作,在南集镇南营、冯陈、码头等村建设5000亩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打造“谷怀南集”区域特色稻米品牌,积极推广南粳9308等水稻优质品种,发展订单种植3万亩,亩均收益1760元,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同时挖掘产品附加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南集大米生产加工项目,配备加工设备405台,年产优质大米6.5万吨。2020年12月,“南集大米”基地被“中国好米榜”组委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好米榜”评选为最优生态稻米基地;2021年12月,“南集大米”被我县好大米评审组委会评选为第二届涟水好大米银奖。目前,南集镇主导产业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数量32个,绿色农产品认证数量11个,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1个,品牌农产品数量38个。

与此同时,南集镇依托黄河故道生态资源禀赋,全力推动特色果蔬、优质稻米、规模畜禽等产业,打造一条富民产业示范廊道。新合村的羊肚食用菌产业园项目越办越好,新建爱尔兰智能温室大棚90栋及配套设施,新上智能控制设备4000台,年产食用菌400余吨,一大批村民就近在产业园打工,走上富裕路。

提升农产品质量,离不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开展“减、治、用”绿色农业推进行动,全力打造绿色农业发展品牌。在化肥和农药使用上,我县开展减量增效行动,最大程度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加大农村大型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污水综合治理和利用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小散养殖场(户)畜禽粪便还田和资源化利用。围绕大东绿金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及生物天然气项目,推进生猪畜禽废弃物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循环再利用,促进种养殖业转型升级;持续开展地膜残留例行监测,掌握农田地膜残留量、使用量、回收量等,探索开展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创建生猪畜禽、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点,依托益农信息社平台,上半年便民服务累计达38.9万人次;利用墙报、触摸屏、亿农智慧365平台等,推送病虫害防治、惠农补贴、就业等信息1.1万余条,发放农业“三新”技术、植保信息等资料1000多份。

 

记者手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县因地制宜,紧扣乡村发展实际,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链,极大地改进经济基础较薄弱村的面貌。如今,我县还在乡村游上大做文章,推进农旅、文融深度融合,将生态优势转化更强的发展优势。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