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俪深情系教育 关爱家乡下一代
——记第一季度“涟水好人”王士宾、惠守芳
■ 融媒体记者 杨海燕
亚里士多德说过:“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为了教育果实的甜蜜,为了基层下一代的未来,高沟镇退休老教师王士宾和惠守芳夫妻俩十多年来一心扑在新农村校外辅导站上,用爱心和辛劳为青少年打造特色化、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阵地和向往的快乐家园。
说到创立辅导站,还得从“一篮坏鸡蛋”说起。2009年春天的一个傍晚,王士宾邻居家读一年级的小孙子宋宇阳因成绩差,家庭作业做不上,哭闹着让爷爷奶奶教,而老两口不识字,正在一筹莫展时,惠守芳看到了,她细心讲解,帮孩子解决了难题。后来,孩子放学后就到王士宾家,夫妻俩帮助辅导家庭作业,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成绩提高了,爷爷奶奶很高兴,送来一篮草鸡蛋,王士宾夫妇执意不收,双方礼让推托,最终一篮鸡蛋变坏了。
考虑到像宋宇阳这样的留守儿童还有很多,王士宾夫妇思来想去,总想做点什么。惠守芳提出,能否抽出时间辅导这些孩子呢?她的提议得到王士宾的支持,两人决定办一个家庭辅导站。
2009年暑假,夫妻俩着手办班。刚开始,无教室、无桌凳、无学生、无经费,他们就想办法在村部附近自租民房,从农户那里借来饭桌凳作为课桌凳。招收学生时,家长认为是搞形式,不接受,他们就走村串户动员附近学生来站活动。真是“磨破一张嘴,跑断一双腿”,终于解决了“四无”难题,辅导班办起来了。
办班前几年,没有空调,缺少活动器材,后来,他们陆续购置两台空调,一个乒乓球桌,六架电子琴,二十支竖笛,五十本万次水写字帖,书法绘画宣纸毛边纸,三十盘象棋、军棋、五子棋,五十根跳绳,跳舞用的彩带、舞扇,两套打击乐等活动器材。每年暑假夫妻俩为了激励孩子积极参与活动,还购来奖品用于表彰模范学员。
办班过程中,儿女要夫妻俩安度晚年,享天伦之乐,夫妻俩就耐心细致地做通他们思想工作。有不明真相的人冷嘲热讽,认为他们在挣外快,他们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要回报党和社会,做些实事、好事,至于这些风凉话,就让受益的学生和家长的口碑作回应吧!
事实也是如此,孩子们在夫妻俩的关爱下健康成长着。五年级男生王某浩跟外公外婆生活,成绩一般,总是顶撞外公外婆,一次,因不满外公批评,跳到自家粪坑里,并用拳头击打头部,以自虐方式威胁外公外婆,无奈之下,在外地的父母打电话向王士宾夫妇求助,最终,在他们耐心帮助下化解了矛盾,并通过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帮扶和学业指导,促进了家庭和谐。
六年级男生王召(化名)跟奶奶生活,经常逃学,并有偷窃习惯,王士宾夫妇知道后,进行说服教育,经常送给他文化学习用品和零花钱,终于感化了他,返校继续学习,表示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回报社会。
如今,很多孩子走上了社会,过上了幸福生活。每到节假日,他们或来看望王士宾夫妇,或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表示慰问,有的学生送给他们礼物,他们坚决不收。2014年暑假班学员赵希丽现在读大学,前年、去年暑假来到辅导站做志愿者。
“辅导站工作不仅面向留守儿童,还应该做好它的延伸与发展工作。”展望未来,王士宾夫妇表示,以后打算为社区留守妇女教学广场舞,为种田人提供农技科普知识教育。
辅导站受到市、县、镇领导的关怀,被省文明委关工委、市委市政府和市县文明委教体局关工委分别授予优秀辅导站称号。王士宾两次获得省文明委、关工委授予的优秀辅导员称号,获得市十佳优秀代理家长称号;惠守芳两次获市文明委教育局关工委授予的优秀辅导员称号,两次获得市优秀代理家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