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网站首页 城乡建设 详情

向“景”而战 擘画全域旅游新图景

2021-10-27 08:30:28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品一方美酒,感受“缘文化”的独有味道;驾一叶“扁舟”,渐隐于百转千回的“芦苇荡”中……漫步今世缘旅游区,造访“苏北小延安”军旅小镇,打卡金鸡坨生态农庄,邂逅“安东水城”的自在美好。

今年以来,我县瞄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重要的战略支点,让自然之美变成乡村旅游之美、成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之势。

 

顶层设计描绘“大写意”

 

“坐上坦克充当小小驾驶员,拿起‘武器’瞄准目标射击。”走进成集镇“苏北小延安”军事主题乐园,体验坦克驾乘、射击、炮兵阵地、抢滩登陆、蹦蹦云、小勇士挑战等项目,通过战场还原,让人身临其境回到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亲身感受一场热血沸腾的“战争岁月”。“苏北小延安”军旅小镇从项目开工到建成开放,仅用了半年时间,跑出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涟水速度”。

今年以来,我县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摆在重要位置,推动创建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实施,召开全县旅游发展大会,全力推进《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古淮河生态廊道专项规划》《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专项规划》《旅游市场营销策划》落地生根,把旅游工作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制定58类166项任务清单,明确创建路线图,建立旅游发展咨询委员会,新组建旅游协会,聘请5位专家建立创建智库,委托南京中陆必得对创建工作进行全程辅导,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旅游行业自律机制和1+3+N综合执法监管体制,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基金,扶持鼓励全域旅游发展。同时,组建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架构,建立党政主导、部门主抓、企业联动、社会参与的创建机制,形成左右联动、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多元共建格局。

 

匠心绣花编织“工笔画”

 

走进今世缘旅游景区,前来休闲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听着导游的讲解,尽情徜徉在特色工业旅游美景之中,分享酒文化、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游客们在“今世缘·等着我”展示馆体味讲善惜缘价值,在今世缘会展中心体验喜庆文化,在白酒智能化酿酒示范车间领略现代工业的文明,在美酒银行品尝香醇的今世缘美酒,在高沟酒非遗保护区观赏传统酿酒技艺、体验自助酿造白酒……“第一次来今世缘体验,别有一番滋味,没想到酒厂也能‘旅游’,真的是‘与时俱进’。”游客陶睿告诉记者,在这里能看见很多酿酒设备都保存了很长时间,有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品质打造”要求,我县坚持把发展工业旅游和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举全县之力,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创建工作。先后建成了红窑农业生态观光园、苏淮生态园、璞趣园等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红窑夏楼村、保滩洪荡村被省命名为景观旅游名村,与特色田园乡村联动,培育黄营朱桥村、高沟扁担村等重点旅游村。整合五岛湖、百药园等自然资源,“苏北小延安”、涟水战役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加强沿河沿路尤其是高铁沿线旅游项目开发,做大做强五岛湖、今世缘国家4A级景区,通过把“珍珠”串成“项链”,以特色景区和重大文旅项目,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突出“旅游+”“+旅游”,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将红窑云锦打造成全国最大的云锦产业园,加快高沟缘来小镇、南集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培育百花园、百果园、百菇园、百药园、百蔬园等基地30个,培育乡村旅游"五朵金花",打造2个民俗文化特色旅游村和18个乡村旅游板块。发挥现代淮剧“村官三部曲”的示范引领效应,深度挖掘水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美食文化等价值功能,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产品,建成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法华家风陈列馆和红窑夏楼村民俗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场馆,实现顾客和游客的双客转换。

 

品质赋能勾勒“风景线”

 

踩水车走吊桥,品美食赏美景,学党史长知识,在红窑镇金鸡坨生态农庄,市民玩得不亦乐乎,民俗馆书画院吸引游客驻足围观,游船、滑道、射击依然是火爆项目,而步步船、陪伴火车深受小朋友的欢迎。“家门口的乐园,放假了带着孩子来玩一玩、转一转,孩子开心我们也高兴。”游客张敏说。金鸡坨是全家出行、亲子游玩的好去处。在水街品农家菜,在民俗馆参观农耕老物件、品味乡愁,在乡村大舞台欣赏民俗表演,水上游船、彩虹滑道、休闲垂钓等娱乐项目,别有一番滋味。而且还有创意风筝节,带着孩子一起赏风筝、画风筝、做风筝、放风筝,感受动感旋律。

我县坚持品牌塑造和功能完善两手抓,突出全国产旅融合创新示范区、长三角水乡“田”美全域旅游目的地,着力打造乡村生态之旅、文化体验之旅、健康养生之旅、特色美食之旅4条旅游精品线路,唱响“春之浪漫、夏之清凉、秋之果韵、冬之康养”全域旅游“四季歌”。协同推进清涟大道、省道235、老淮涟路旅游风景道建设,实现干线公路与景区道路互联互通,开通旅游客运班车、旅游公交车、观光巴士等观光旅游线路,规范全县交通要道和站点、主要景区和街区旅游引导标识120处,建立吾悦广场、中央城、百悦广场、红窑古街、高沟镇街等5个特色街区和上海路、深圳路等2个美食街区,大力推进涟水高铁站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构建1+14+N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同步建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咨询服务点和生态停车场,搭建1+4智慧旅游应用平台,提供热点景区智能导游、电子讲解、网上购票、扫码入景等个性化服务。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建成267座A级标准旅游厕所,促进农村公共厕所与乡村旅游厕所建设标准相衔接,逐步实现旅游厕所全覆盖。突出“三清一治一改”,推动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强“涟水游礼”旅游商品开发,先后举办涟水“八大碗”美食大赛、山地自行车赛和掼蛋、导游大赛等赛事,组织开展农民艺术节、农民丰收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利用一切宣传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宣传营销,扩大朋友圈,抢占新市场,打响“因缘而来 留涟忘返”旅游形象品牌。

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