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 星期三

网站首页 社会 详情

文明实践润乡土!五港镇绘就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11-19 08:58:57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老乡们,医保缴费不仅能报销住院费用,门诊看病也能享优惠,咱身边的李大妈去年住院,报销了大半费用呢!”清晨,五港镇港南社区文化广场上,志愿者小张拿着话筒,用接地气的方言讲解医保政策,围坐的村民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互动。这生动的一幕,正是五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日常缩影。

近年来,五港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丰富形式,让文明实践走出阵地、走进群众,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搭建服务平台,让文明新风浸润全镇每个角落,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便民服务“零距离”,群众需求“精准达”

 

“以前办个事跑东跑西,现在志愿者上门帮代办,太省心了!”家住五港社区的独居老人袁奶奶,脸上满是笑容。而在五港镇,像这样的便民服务每天都在发生。

该镇依托“有事好商量”“志愿服务岗”等平台,组织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健康义诊、法律咨询等服务。在港南社区的志愿服务点,医生志愿者正为居民量血压、测血糖,耐心解答健康疑问;法律咨询台前,律师志愿者细致为群众讲解邻里纠纷、劳动合同等法律知识。“用身边事讲政策,用家常话解难题,这样的服务我们喜欢!”刚听完燃气安全宣传的村民王大叔说道。

每逢传统节日,这里更是热闹非凡。春节的“四季村晚”上,村民自编自演的歌舞、小品引得阵阵喝彩;元宵节的猜谜现场,大人小孩围在一起绞尽脑汁,欢声笑语不断;端午节的包粽子比赛,邻里携手协作,其乐融融;重阳节的敬老活动中,志愿者为老人捶背揉肩、表演节目,温暖了整个乡村。今年以来,五港镇已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50余场次,“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居民的生活常态。

 

文明赋能“助振兴”,乡村振兴“添活力”

 

“大家看,这苗要及时打杈,才能保证养分集中供给果实!”在五港镇桃园村的蔬菜大棚里,农业技术志愿者正手把手教农户种植技巧,农户们围在一旁认真记录、积极提问。为助力乡村振兴,五港镇将文明实践与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民生改善深度结合,让文明力量滋养乡村沃土。

在“农家书屋”,每天都有村民前来借阅图书、参加活动。亲子阅读区里,家长和孩子依偎在一起,沉浸在书籍的世界;科普讲座现场,专家讲解的养殖技术、电商知识,为村民打开致富新思路。与此同时,各村居组建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积极发挥作用,倡导简办婚丧嫁娶、反对铺张浪费。“以前办酒席讲排场、比阔气,现在简单办、重情义,既省钱又省心!”村民刘大哥说道,移风易俗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网格融入“无死角”,关爱服务“有温度”

 

“小朋友,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要,遇到危险要及时找大人!”在五港镇中心小学门口,网格员志愿者正给孩子们讲解安全知识。该镇将文明实践融入网格化建设,每周开展民生大走访,聚焦“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提供精准关爱服务。 志愿者和网格员结对帮扶独居老人,定期上门打扫卫生、检查家中安全隐患;针对困境儿童,开展“爱心助学”活动,送去学习用品和助学金;为行动不便的党员送学上门,让他们及时学习党的政策理论。通过微信公众号、网格居民群等平台,及时转发政策信息、安全提示500余条,让服务随时随地送到群众身边。今年以来,已开展走访慰问20余次,网格志愿服务50余次,用贴心服务温暖民心。 如今的五港镇,文明实践活动已融入日常、扎根基层。无论是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还是街头巷尾的便民服务、文化广场的精彩活动,都彰显着文明的力量。

下一步,五港镇将继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让文明实践之花在基层沃土持续绽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