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 星期三

网站首页 社会 详情

外卖员孙浩:从城市“独行者”到美好“同路人”

2025-11-19 08:58:28

■ 融媒体记者 朱 云

 

编者按 “十四五”时期,我县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目前正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国百强县。本报即日起刊出“五年砥砺·共同见证”系列报道,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通过许许多多奋斗者的故事,聆听时代前行的足音,探寻涟水高质量发展的深沉力量与温暖底色。

 

 

初冬的涟水,阳光透过中央城“心涟新·温馨驿站”的玻璃窗,在外卖员孙浩手捧的书页上跳跃。下午时分的宁静,被他手机清脆的派单提示音划破。他利落地合上书,起身,对记者露出一个爽朗的笑容:“来单子了,走,带你跑两趟!”

这位出生于1993年的美团骑手,2021年3月跨入外卖行业,他的奋斗轨迹,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悄然交汇。近五载寒暑,他不仅用疾驰的车轮丈量着这座苏北县城的街巷,更以其发自内心的热忱与担当,成为城市生活中活跃的一分子,也成为观察江苏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新就业群体生存状态与精神风貌的一扇窗口。

“穿行”的日常,车轮上的奋斗诗行。孙浩的班次是“小夜班”,从早晨的9点,一直奔忙到夜色深沉的12点。记者跟随他送餐的短暂旅程中,便能深切感受到这份职业的速度与温度。作为城市的“穿行者”,他在与商家沟通时笑容满面,高效精准;将餐点送达用户手中时,他服务周到,屡获好评。

“夏天旺季,一天能跑七八十单。现在11月份淡季,也有五六十单。”孙浩的语气平静,仿佛在诉说寻常。他坦言自己的业绩在队伍里算“中上等”,但那份始终如一的勤勉,让他显得格外突出。

这份勤奋的背后,是一个四口之家的烟火日常。孙浩家住中央城附近,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妻子从事电话销售工作。夫妻二人用辛勤的汗水,共同编织着家庭的未来。那不停穿行于楼宇巷陌间的身影,承载着他对家庭的责任,也映照着无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美好生活打拼的奋斗群像。

“热心肠”的担当,侠义骑手的赤子之心。然而,孙浩的故事,远不止于“送得多,跑得快”。更打动人的,是他那身黄色工装下包裹着的热心肠。送餐途中,瞥见邻居门口的垃圾,他会顺手带下楼;遇见收废品老人的废品散落一地,他会立刻停车,弯腰帮忙,直到收拾妥当;更令人动容的是,面对小区里不慎摔倒的老人,在旁人踌躇时,他在用手机记录现场后,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搀扶起老人并平安送回家中。

“也没想那么多,就觉得应该帮一把,拍了视频既是保护自己,也是留存个依据。”孙浩的坦言,质朴无华。这份源于本能的善良,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他的热心早已超越本职,延伸至更广阔的社区空间。他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公益活动,深入小区宣讲安全知识……从一名高效的“配送员”,成长为有担当的社区“合伙人”。

“驿站”的温度,被尊重与归属感的源泉。工作间隙,孙浩喜欢在“心涟新·温馨驿站”小憩。这里,是涟水县委县政府为新就业群体设立的“暖心港湾”之一。

“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手机没电了能充电,还能看看书、看看电视。”提及驿站,孙浩的满足感溢于言表,“感觉我们这份工作,越来越被社会重视和尊重了。”

这几方小小的空间,如同散布在城市脉络中的能量补给站,不仅缓解着身体的疲惫,更滋养着心灵的归属。孙浩提到,公司时常组织的拓展训练、集体生日会等活动,也持续增添着这份职业的温暖底色。

正是这点滴的关怀与认同,汇聚成孙浩前行的不竭动力。“以前觉得就是送个外卖,现在觉得,我们也是这座城市的一分子,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孙浩的话语中,透着坚定与自豪。

“共鸣”的征程,小个体与大时代的温暖交响。“十四五”时期,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不断加强、社会认同感持续提升的五年。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孙浩和他的同行们,正是这一进程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从曾经的“城市独行者”,到如今主动参与治理、传递善意的美好“同路人”,孙浩的转变,是千千万万新就业群体实现自我价值、融入城市发展的生动缩影。他们不仅保障着城市的高效运转,更用朴素的善举,点亮了城市的文明之光。

夜幕下,涟水街头灯火通明,孙浩的身影再次汇入车流。他的外卖箱里,装着顾客的期待与家庭的希望;他的心中,则装着对社会的感恩与一个普通劳动者在“十四五”征程中日益增长的笃定与从容。他的故事昭示着:每一份平凡的奋斗,都值得被看见;每一次温暖的传递,都在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增添最动人的底色。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