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 星期三

网站首页 社会 详情

构建大服务“生态圈” 加快美丽涟水建设

2025-11-19 08:53:24

■ 融媒体记者 吴 晟

 

“人人参保有‘医’靠,家家健康享平安。”连日来,全县上千台应急广播滚动式播报我县2026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同步推出的视频“医保小涟通”也以现场采访、情景演绎等形式,吸引更多群众关注和了解医保惠民政策,推动政策宣传进村入户。围绕“应保尽保”的核心原则,我县医保工作坚持部署突出“细”字、宣传立足“早”字,服务体现“实”字,聚焦新生儿、老年人、残疾人、外出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建立高效、快捷通道,构建大服务“生态圈”。值得一提的是,职工个人账户家庭共同绑定缴费方式,为参保居民带来更多便利,形成上下协同、各方协力的生动局面。

大服务“生态圈”不仅给医保方面带来便利,它的好处还惠及我县的各个领域。为消除“数字鸿沟”,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着力破解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今年10月,由县数据局牵头,联合县委网信办、县级层面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实施政务信息系统“瘦身”工程,将41个分散系统整合为9个综合平台,关停下架9个长期闲置、功能滞后的“僵尸系统”。全县政务信息系统从原来的141个精简至100个,构建全时在线、渠道多样、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体系,提高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协同服务、智能服务能力。“系统整合不是简单做‘减法’,而是为数字政府建设做‘乘法’,切实解决系统功能重叠、数据壁垒突出、运行效率低下等痛点问题,实现系统运行效能与数据共享水平实现双重提升,让数字赋能惠及更多企业群众。”县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大安全”。近年来,我县创新运用“加减法”工作模式,走出安全生产治理新路径,初步建成责任明晰、管控精准、响应高效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实现了风险早识别、隐患早消除、监管早介入。做“加法”,织密风险防控网。针对“九小场所”“厂中厂”数量多、隐患大、监管难的特点,我县将各类经营主体全面纳入网格巡查管控,组织人员深入一线,采用“大数据+铁脚板”双轨并行机制,带着问题调查研究,今年以来,走访调研工业企业40余家,完成电话回访190余家,掌握第一手资料,依法制发《行政执法监督提示函》6份,推动行业监管与属地管理相衔接,压实主体责任与属地监督职责。“以前总认为安全由上级管着,我们企业是小车不倒只管推。现在明白了,企业才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一位企业主深有感触地说。

在此基础上,做好“减法”,推进隐患动态清零。所有整改问题形成“排查——交办——整改——复核——销号”全流程闭环。发挥村(社区)“两委”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严查隐蔽性强、危害大的非法“小化工”等,重点对闲置院落、废弃厂房、农业大棚等重点场所的日常巡查,从源头上堵塞漏洞,消除监管真空地带,坚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大发展,大服务当先行。近年来,我县践行“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理念,“涟快办”品牌聚焦六大环境提出20条措施,从1.0版迭代升级至以“无事不扰、无处不在”为特征的4.0版。今年6月,“涟快办”荣获第八届政务服务博览会“政务热线助力营商环境十佳案例”和“优化营商环境宜商高效示范案例”两项国家级荣誉,其经验获全省推广。通过“综合窗口”“超级管理员”等改革,精简办理材料435类,创造“五证联发”数小时办结的“涟水速度”。今年以来,“涟快办”已累计帮办服务89个重大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推动17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4个项目实现“零跑腿”办结五证,项目审批平均用时18天。“免申即享”精准直达,通过财政奖补集成服务平台,实现优惠政策“免申即享”,累计兑现资金近13亿元。

与此同时,我县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打造“服务高效、管理规范、公平竞争、阳光透明”的中介服务超市,帮助企业通过网上中介超市选取中介服务,降低成本、节省时间、提升服务效能。今年累计入驻中介机构90家,发布各类中介服务项目采购公告公开选取 973个项目,为建设单位节约资金139.88万元。

 

记者手记:构建大服务“生态圈”,说到底是为了加快美丽涟水建设步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我县积极响应国务院重大部署,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政务信息建设和应用成效喜人,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成果喜人,“涟快办”“五证联发”“零跑腿”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如今,带着问题在一线调查研究、带着感情在一线化解矛盾、带着责任服务企业和群众等做法在我县蔚然成风,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让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