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7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社会 详情

小区里有个“管得宽”

2025-11-07 08:26:40

■ 通讯员 刘岳文

 

在涟城街道金城路社区人才小区,今年79岁、有着56年党龄的“五老”徐友苏,因为爱管“闲事”,被居民们戏称为“管得宽”。

近年来,每当看到小区设施老化、矛盾频发的模样,徐友苏心里总不是滋味。“住这儿20多年了,不能眼睁睁看着小区越来越差。”带着这份信念,凭借一股“闲不住”的热情和“管得宽”的执着,领着居民争资源、解难题、搞活动,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道路改造提升,让小区旧貌换新颜。小区路面坑洼、毁损严重、停车困难、健身器材毁坏、景观破败、墙体脱落……曾为涟水最美小区的人才小区,历经20多年后问题丛生,徐友苏深知光靠自己一个人“折腾”不行,需要全体居民齐心协力。

为此,他组织郑华东等几名热心党员,挨家挨户征求意见,整理出《小区改造提升清单》。首先是道路损坏太严重了,必须重新修路。说干就干,徐友苏找到社区和物业共同制定方案。很快,物业的预算报告出来了,每平方米造价105元。徐友苏一看,市场价只有60多元,他们的预算竟比市场价高40多元。为此,他及时向街道信访办、物管办反映,经过协调,最后物业按照市场价施工,节约了100余万元资金。

改造后,坑洼路面刷黑,水网重连,健身器材换新,新增羽毛球场和停车位。施工时正值盛夏,一个多月时间里,徐友苏每天守在现场当“监工”,严把质量关。居民感慨道:“‘管’大爷晒黑了一圈,如今走在平坦的路上,心里特踏实。”

巧解停车难题,让邻里少些烦心事。人才小区建设之初没有预留停车位,加之比邻商业街,上千车辆全都停在楼前楼后,把小区堵得水泄不通,晚上老人和孩子根本无法出门。徐友苏反复考虑后认为居民与商户可以错峰停车。为此,他邀请社区牵头召开5次协调会及业主大会,最终通过了《人才小区停车管理规约》,实施错峰与限停,并升级道闸与车辆管理系统,有效缓解矛盾,确保停车有序。

丰富居民活动,让小区充满烟火气。如今,每逢节假日,人才小区便成了“便民日”,徐友苏组织小区里面的“人才”开展志愿服务,为居民免费磨菜刀、剪头发;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做汤圆、包粽子,热气腾腾送到小区独居老人手里;组织夏日“纳凉晚会”,观看电影、吃西瓜和开展文艺演出;跳蚤市场上孩子们个个当起“小老板”……

用心修修补补,让小区功能发挥好。2018年7月18日,小区体育器材被自称为“体育局”的人拆卸弄走,说是帮助换新的,但是几个月过去了也没有动静。老徐实在忍不住了,就去派出所报案,派出所说时间太长让找教体局反映,教体局说小区的事他们管不了。实在没法,他只好打12345县长热线,经过多次努力,2020年,县政府终于将小区的体育器材重新安装好。广场亭里的凳子年久失修,老徐就买来钉子和板子,及时发现及时修好,小区文化活动室里缺少桌椅,他就把自家过去开饭店用过的全部搬到活动室,甚至连垃圾桶、垃圾袋全从家里带。小区的广告牌坏了,绿化缺失了,他都第一时间找物业修好、补好。

如今的人才小区,路面平整、停车有序、邻里和睦,每次县里评比积分都在前三名。然而,徐友苏并不满足,仍对小区美好未来抱有期待,每天坚持巡察,专管“不顺眼”的人和事,“我是一名老党员,为党争光是我的初心,发挥余热是我的本分。”他朴素有力的话语,如同照亮小区幸福之路的温暖光芒。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