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社会 详情

垃圾中转“搬新家” 环境卫生“焕新颜”

2025-10-17 09:48:46

■ 融媒体记者 姜 浩

 

清晨5点30分,县环卫有限公司城东林场垃圾中转站的大门已缓缓开启,伴随着压缩设备的低鸣声,垃圾压缩运输车司机毕胜驾驶着满载生活垃圾的清运车,稳稳停在卸料口——这座承担着县城2个街道、近20个社区垃圾处理任务的“环境枢纽”,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每一次踏入这里,都能感受到它在县城环境治理中不可替代的分量。

“3年前的中转站可不是这样。”城东林场垃圾中转站的负责人吴丽平回忆道。老式的垃圾中转站,垃圾露天堆放散发着刺鼻异味,蚊蝇围绕着破旧的垃圾堆飞舞,工作人员只能戴着两层口罩作业。而如今,走进城东林场垃圾中转站内,映入眼帘的是密闭式压缩车间、自动化喷淋除臭系统和实时显示的环保监测屏——这是县政府近年来投入1000余万元进行技术升级的成果。

“现在垃圾车进站后,通过密闭卸料通道直接将垃圾倒入压缩仓,全程看不到垃圾外露,闻不到明显异味。”工作人员朱二梅按下操作按钮,压缩设备仅用15分钟就将满满一车厢垃圾压缩成紧实的“垃圾块”,随后通过自动化传输带装入密封式转运车。据介绍,新垃圾中转站的日处理能力达到300吨,相当于过去7座老式中转站的总处理量。

自城东林场垃圾中转站投入以来,原老式垃圾中转站周边居民的投诉量大幅下降,不少居民还主动来参观新站,了解垃圾处理的全过程。

中午1点,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操作员熊玉华穿着工作服,正忙着冲洗压缩箱轨道的杂物。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浸透了后背的衣服,但他手上的动作却丝毫没有放慢。“这个环节不能马虎,一旦有杂物卡住设备,就会影响整个垃圾处理流程。”熊玉华说,他每天要在车间里工作9个小时,平均要清理20车垃圾,忙的时候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除了车间里的操作工,垃圾清运司机也是中转站不可或缺的力量。毕胜从事垃圾清运工作已经7年了,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驾驶着清运车穿梭在县城的各个街道和社区,将垃圾运往中转站。“夏天像蒸笼,冬天又冷得刺骨,但看到街道干干净净的,心里就觉得值。”毕胜说,去年冬天,城区遭遇暴雪天气,道路结冰严重,为了不影响垃圾清运,他和同事们顶着风雪,用铁锹铲开道路上的积雪,确保垃圾能及时运往中转站。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垃圾中转站作为县城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不断发挥着积极作用。据县环卫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新驰介绍,目前城区共有3座垃圾中转站,覆盖了县城的所有街道和社区,日处理垃圾能力达到400吨,基本满足了县城的垃圾处理需求。

“垃圾中转站不仅解决了县城的垃圾处理问题,还为县城的环境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于新驰说,通过对垃圾的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现已无需通过土地来填埋垃圾,节约土地资源130余亩。

如今,走进涟水,干净整洁的街道、绿树成荫的公园、清澈见底的河流,无不展现着这座县城的美丽与宜居。而这背后,离不开垃圾中转站的默默付出,更离不开那些坚守在一线的“环卫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坚守,守护着县城的洁净与美丽,让垃圾中转站成为涟水一张亮丽的“绿色名片”。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