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涟水 进击涟水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7月20日的“苏超”赛场,39岁的涟水县朱码街道韩陈村党支部书记戴虎替补登场不到10分钟,便轰出一记技惊四座的世界波,这不仅是锁定胜局的关键球,更是“苏超”开赛以来的第100粒进球。
第100粒进球的诞生,恰似涟水发展的生动注脚。这座苏北县城不光“球”进得漂亮,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涟水人更以100%的实干拼搏,不断解锁藏在“100”里的无限可能,书写属于涟水的精彩篇章。
“百强进位”:把“不可能”踢成“必须赢”
“欲把吴兴比”,苏轼笔下的涟水,曾是“淮扬之襟喉”的风华之地,却也曾在发展赛道上一度落后。2020年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榜单上,它还排在第170位,像个沉默的追赶者。
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苏北县城,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从170到132,从108到88,四年三级跳的成绩单上,每一个上升的数字都浸透着汗水——涟水以争先进位的姿态提升“百强”成色。这背后,是涟水承关怀而奋起、化嘱托为动力的生动实践;是涟水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干字当头、聚力攻坚突破,稳步向“双千亿”目标迈进,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国百强县的雄心壮志。
当蓝图逐渐变为现实,人们终于读懂:所谓逆袭,不过是把“别人觉得难”变成“我们必须成”!
百亿领航:瞄准产业赛道“精准射门”
如果说戴虎的进球是“临门一脚”,那涟水的项目攻坚则是场精准布局的持久战。
2020年,今世缘酒业南厂区技改项目启动实施;2022年,捷泰新能源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开工建设,成为涟水引进的首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2023年,中国巨石高性能玻璃纤维零碳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破土动工,填补了江苏以玻纤为原料的复合材料产业链主空白;2024年,阿特斯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
四年连上四个百亿项目,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涟水,用行动让人们重新认识这座县城:平均每3天签约一个项目,每5天开工一个项目,每7天竣工一个项目,“百亿领航、十亿带动、亿元支撑”的矩阵,正在重塑涟水产业版图,绿色食品、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及新能源、纤维新材料四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集聚。
100%拼搏——百万双手托举“100分”未来
为什么是涟水?当人们追问这座县城的吸引力密码,答案藏在每一个奋斗者的眼神里。
作为江苏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联系点唯一县域试点,涟水在解决干部“选之难、用之难、任之难”的实际问题上,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用人之道,“领导带头作表率、工作落实在一线、勇挑大梁当先锋”的实干精神蔚然成风。
“想干、敢干、能干、会干”不是标语,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行动指南。于是我们看到,GDP四年跨越三个百亿台阶;连续两年荣获江苏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连续10个季度荣获淮安市“重特大项目攻坚优秀县区”;重特大项目攻坚、国有基层文艺院团改革走出“涟水现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所有县区第一……这些荣誉背后,是百万涟水人拧成一股绳的力量。这座城市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争当“关键先生”,书写涟水荣光。
盐河静静流淌,见证古往今来的沉寂与繁华。如今的涟水,正以“全国百强县”的底气、“百亿项目”的势能、“百万拼搏者”的合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场上传出一脚又一脚精彩的“助攻”。
或许正如网友所说:当一座城市把“1%的可能”变成“100%的必须”,它的每一步前行,都注定动人。
涟水,把“热爱”当信仰,把“拼搏”当习惯,它用每一个“100”拼成了最耀眼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