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让“美好”照进现实
■ 融媒体记者 姜 浩
“五一”小长假期间,来到淮文宿舍楼小区,只见小区内车辆停放有序、垃圾堆放到位、消防通道规划合理、重新粉刷改造过的墙体白净清新,居民感叹“连心情都明亮了”。可就在去年,这里还是以“脏、乱、差”出名,如今换上了“新装”得益于我县推进的老旧小区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也是民生福祉的温度计。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民生实事项目来抓,以“改出宜居、改到心坎、改管并重”为目标,通过环境提质、民意共商、物业赋能三大举措,让一批批“老房子”蝶变为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的“好房子”,绘就了一幅民生幸福的崭新图景。自 2015 年以来,我县共改造老旧小区 102 个,总投资约 1.9 亿元,改造面积达 308.64 万平方米,惠及 28857 户,现已全部竣工,创成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 9 个。
从“破旧杂乱”到“整洁宜居” 全力补齐短板弱项
提到涟城街道果林路片区,当地居民的集中评价是:“破旧、条件差”。据了解,该片区的原工商局宿舍楼、原粮食局宿舍楼、民政局宿舍楼、原计划委宿舍楼、原城建局宿舍楼等小区,大部分建于20世纪80、90年代,现共有住户114户,带有城市老旧小区的典型特征,路面破损、线路布局混乱、雨天时污水四溢等诸多问题,给居民出行、生活等造成不便,改造势在必行。
面对群众的强烈诉求,县住建局以老旧小区的“颜值”与功能提升作为改造的核心,通过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根治积水顽疾,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缓解“停车难”,硬化道路、翻新外立面、修缮楼道内部、重做屋顶屋面防水、更新监控照明让果林路片区的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实现“逆龄”蝶变。
见证了原粮食局宿舍楼从“忧居”到“优居”全过程的陈奶奶激动地说,“住了半辈子的老房子,现在越住越‘年轻’,真的太感谢政府了。”
据了解,2024年,县住建局按照“保安全、重基础、强完善、促提升”的原则,聚焦居民反映的“难点”“痛点”,投资5153万元对淮浦人家、涟洲人家、军民中心村四期、淮文宿舍楼和果林路片区等9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涉及30.18万平方米、3400余户居民。2025年,还将实施临淮门古街、圣特机关宿舍楼、老涟中宿舍区(南区)、淮浦小区、桃李苑小区、今世缘小区等 6 个小区改造。
从“政府主导”到“群众点单” 在和谐中达成共识
“改什么、怎么改,群众说了算!”这是涟水老旧小区改造的鲜明导向。每个老旧小区改造前,县住建局都会联合设计团队深入现场全面梳理摸排实际情况,拿出初步方案后,再邀请镇街、社区和居民代表共同审议、推敲、修改,形成既科学又符合民意的改造方案,并在小区公示后再实施。
“每个小区都‘各有特色’,居民群众也‘各有想法’。如何实现各种意见的‘最大公约数’,改到群众的‘心坎上’‘心窝里’,无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 县住建局物管科科长朱井峰告诉记者,仅2024年,县住建局就召开评审会6次,征集墙面出新、车位规划等意见18条,确保改造“量身定制”。
“下来很多次,每次都来问问,你们还有什么意见?我们提了以后,他们都尽量满足我们。”已经完成改造的军民中心村四期居民张静说道。
军民中心村四期在推进改造时,不少群众反映小区电线网线乱成“蜘蛛网”,更有线缆松脱下坠造成安全隐患。在倾听群众意见后,县住建局及时与淮安移动涟水分公司等单位沟通,更新小区老旧的通信弱电网络,将私拉乱接变成了横平竖直,对通信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善,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
同时,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还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安全关,邀请业主代表担任“群众监督员”,全程参与工程建设监管,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改造成效的重要标准,业主满意率达85%以上方可申请竣工验收。这种“脚底板工作法”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通过一本本改造图册、一场场评审会、一次次方案公示的“透明流程”,居民与政府间的信任桥梁愈发稳固,“陌生人”成了“贴心人”。
从“无人问津”到“长效护航” 物业“加码”幸福生活
走进朱码街道淮浦人家、涟洲人家小区,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乔木,停放规范的车辆,醒目亮眼的垃圾分类点,童趣盎然的游乐设施,干净平坦的健身步道……原本设施陈旧的老旧小区,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了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新小区”,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短短1年时间,我见证了小区的巨大变迁!”正陪着老人在悠闲散步的张扬对小区的改变赞不绝口,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深深印刻在他的脑海中,“每栋楼前都新建电瓶车充电棚,新增了停车位和电车充电桩,接通了天然气管道,打造了4处休闲娱乐广场。特别是引进安东物业后,有什么问题去反映,他们都能迅速回应,及时帮我们解决了,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居住环境。”
硬件改造是基础,长效管护才是关键。近年来,我县持续强化“为民、便民、安民”服务理念,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管理革命”,推动优质市场化物业企业进驻小区或社区托管,破解“一年新、二年旧”困局,让老旧小区改造由“改得好”向“管得好”、由“改小区”向“改生活”转变,让小区居民真正实现“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从环境焕新到治理升级,我县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改出了生活便利,更改出了民心凝聚力。如今,行走在改造后的小区,孩童嬉戏的笑声、邻里闲谈的温馨、物业服务的周全,无不诉说着“老房子”里的新幸福。未来,我县将继续以民生需求为指南针,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触摸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