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态酿造百姓幸福生活
■ 融媒体记者 吴 燹
国省考断面均值全部达标,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增加2.3个百分点;创成省级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一张张亮丽的生态名片,得益于我县全面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助力生态财富向经济财富转化,人民群众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不断提升。
金秋时节,高沟镇杨口社区成片的高粱地一片火红,这些供给今世缘酒业的高粱散发醉人的芳香,丰收的喜悦写在村民的脸上。为种植符合绿色标准的高粱,省农科院研究员、亚夫科技服务专职特派员李春宏和高沟镇科技人员立下汗马功劳,他们走遍村组田头,普及种植技术,将课堂搬到田头,推广免耕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节约了成本,大大地提高了村民们种植高粱的积极性。从当初1300多亩的高粱种植“亚夫实验田”到如今高粱种植规模达22000多亩,年产高粱10000吨以上。该镇种植大户刘洪承包约1300亩土地种植高粱,有了专业团队的指导,每年的高粱收成都不错,销路又有今世缘酒业托底。“因种植面积大,亩产维持在近千斤左右,亩收益保持在800元左右,收入可以哩,关键是没有了后顾之忧。”如今,生态高粱不仅满足今世缘酿酒优质原材料所需,还加快了地方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共同致富。
走进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市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的高沟镇盐店村,社区绿化层次感十足,爱心小菜园、电动车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为村民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近年来,盐店村建成了“百果缘”农业、花卉基地、高粱基地,一批批生态产业项目在致富村民的同时,村集体经济也是“水涨船高”。特别是由村集体牵头成立了光大生物质能源(涟水)有限公司,村集体控股79%,村民占股21%,公司领办盐店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合作社为公司提供秸秆原料,形成“干活有工资、入股有分红、土地得租金”,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解决了秸秆禁抛禁烧问题,实现变“废”为“宝”,每年还为村集体带来30万元以上收入。
在南集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眼望去,满目碧绿,沉甸甸的稻穗笑弯了腰。“好土产好米,南集镇十分重视加强与县农业农村部门技术合作,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推动绿色转型,为乡村经济带来蓬勃生机。”近日,县农业技术专家刘宣东在南集镇检查指导现代农业,看到数千亩颗粒饱满的优质水稻时高兴地说。
近年来,南集镇坚持生态种养,通过减药减肥,建立平衡的生态环境,让“乏力”的土地变成肥沃良田。去年10月,南集镇创成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目前,南集镇主导产业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有32个,绿色农产品认证数量达11个,有机农产品认证数1个,品牌农产品数量达38个。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秋季是涟水最好的旅游季节。近年来,乡村游、近郊游成为不少市民的首选。在央视《神州大舞台》亮相的红窑金鸡坨生态农庄,知名度、人气指数一直很高。这个项目始建于2021年3月,总投入2亿多元,成为丰富节庆文化的重要“打卡点”,目前已打造集农耕体验、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垂钓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促进生态+游憩、生态+非遗、生态+景区、生态+商圈街区深度融合,形成独有的生态旅游消费新场景,满足游客多元化消费,为生态富民注入了更强动力。
今年,我县着眼全局,打造“优生态”,大手笔绘就生态发新图景。总投资19.2亿元,推进实施17个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重点建设城镇污水治理工程2个,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5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5个,目前已实现16个镇街污水处理全覆盖。同时,投入4764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300吨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场1座,投入5亿元建设日处理8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启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新模式。
好生态,更是我县吸引重大项目的一张重要名片。站在新的风口,持续擦亮的一张生态名片铺就了我县四大产业亮丽底色,今年2月,又一个超百亿元项目——淮安阿特斯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在涟水开工建设,进一步壮大我县先进制造业集群,辐射带动我县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持续擦亮涟水生态名片,在绿色产业致富、生态环境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下大气力,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让良好生态成为广大群众幸福生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