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风
■ 融媒体记者 杨海燕 通讯员 高伏湖
“丁翔今年高考取得好成绩啦!”当这一好消息传开后,亲戚朋友都为他高兴。上海德汇公益基金会还奖励了丁翔10万元助学奖学金。
丁翔是大东镇人,他的太爷爷丁国柱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曾为东胡集卫生院总账会计,育有6个子女,吃过旧社会苦头的他,感念新中国的蓬勃生机和家乡浓厚的教育氛围,一直教育子女要做有文化的人,要多为社会做贡献。因此,他把6个子女都送上了学校,其中两个女儿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先后考入中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又双双自学取得相应的大专文凭。
在丁国柱的熏陶下,6个子女都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家族成员也屡出骄子。大女儿丁兰香的孙子于浩天今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并顺利考上了浙江农业大学研究生。于浩天在初中时成绩一般,尤其英语成绩一直偏下,到了高中后,在丁家长辈的谆谆教诲下,立志发愤读书,成绩迅速提升,考上大学后,很快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更是年年拿到奖学金。
大儿子丁洪兵曾在部队锻炼过,追求上进的他认真钻研电工基础和电话学,成为全连业务最好的人,曾在某次自卫还击战役中,担任调度塔值班任务两天两夜不换岗,灵活排查事故,受到上级首长表扬。丁翔就是他的孙子,在丁翔读中学时,有一段时候抱怨读书太辛苦,丁洪兵问他:“你一天上学跑几趟?”“四趟。”“你妈妈送你上学放学,一天跑几趟?”“八趟。” “你妈妈还要买菜做饭做家务,还要上班,辛苦不?”丁翔顿时理解了爷爷的良苦用心和家人的辛苦操劳,开始认真学习起来。高考前,丁翔因鼻窦炎导致鼻子不停出血,住院两天,但有着良好心态的他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并取得了骄人的好成绩。丁洪兵的另一个孙子丁胜也十分优秀,在福州大学毕业后去当兵,上进的他在部队顺利考上军校,后留在部队工作,丁胜爱人和他是福州大学校友,现为在读博士。
二儿子丁洪书退休前是唐集镇卫生院财务科长,儿子丁晔从小勤奋好学,后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现是江苏省某劳改监狱管理局监区长、支部书记兼任监狱医疗工作。丁洪书孙女丁宁同样继承了老丁家好读书的家风,一直保持着优异成绩,在南京工程学院就读时,担任学生会干部,后又努力考上了西南交大研究生。
二女儿丁兰平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退休,她的儿子朱超从小就是一个“小书虫”,对学习兴趣十分浓厚,上学后,各学科比赛获奖是家常便饭,他从来不要求家长任何物质奖励,而是要一本本书作为奖励。在书香的陪伴下,成绩优异的他顺利考上北京大学,毕业后,取得精算师资格,在当时,全国取得相应资格的人不超过200人。他还取得了金融分析师资格,现就职于北京某热门行业。
三女儿丁兰云在市二院退休,她的儿子赵舒天毕业于江苏大学,在上海从事汽车行业,同为校友的儿媳后来考上研究生。三儿子丁洪学自主创业,在老家大东镇创办的洪学家庭农场生意红红火火,如今他的两个孙女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要让老丁家的好读书家风代代相传下去。”丁兰平说,她乐见家族中的小辈们如冉冉升起的朝阳,在勤奋好学的路上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