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敢为先
—— 记第三届“涟水工匠”、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王彬

■ 融媒体记者 徐 强
勇立潮头敢为先,乘风破浪正当时。在国网涟水县供电公司运检一线,有这么一个人,在日常运维工作上特别能吃苦,在重点工作上特别能突击,在工程项目上特别能创新,他就是我县运维检修部的“排头兵”——王彬。
参加工作第5年,王彬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成长为一线运检的骨干力量。面对故障抢修,他总是一马当先,逐渐拥有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高超技艺;面对上级任务,他总是不折不扣,逐步形成有条不紊、稳中求进的做事风格;面对创新活动,他总是殚精竭虑,慢慢养成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优秀品质。
“配电线路是电网的末梢神经,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关乎用户的用电体验。做好配电设施运维工作,是提升电网运行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的基石。”作为城区线路责任人,王彬主要负责支河变和朱码变的部分线路以及所属设备的维护。
由于所管辖线路大多数属于电缆线路,特别需要注意防外破工作,王彬每两天开展一次防外破巡视工作,杜绝外破隐患。面对管辖线路负荷分配不均的问题,王彬积极开展负荷调整工作,通过上报两项网架结构项目,新增朱码变线路和支河变线路四处拉手,取得了线路年度最高负荷下降40%的成效。凭借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5年来,他累计巡视电力线路超过3000小时,完成重要事件保电30余次。
2019年,王彬和他的创新团队在攻克断路器操作效率低下难题的过程中,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为降低断路器操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身为创新团队的带头人,王彬充分发挥不怕吃苦、勇于攻坚、“特别能创新”的精神,不断地学习,反复地思考,带领团队经过上百次调研、分析和实验,摒弃了原有的“一杆一柜”的操作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杆多柜”的全新操作思路,发明出以齿轮咬合为核心原理的“断路器操作把手组合工具”。
有志者事竟成。这一组合装置经实践证明,运用范围广、适应性强、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可以完全适应涟水县域内7类22种不同的断路器。在投入实际应用中,每次少停电约4.22min,每年总共操作6000次,一共节约时间约422小时,平均线路负荷500kW,每年可多供电211000 kWh。该发明获得全国优秀QC成果一等奖,并成功获得国家专利。
今年2月,王彬开始负责配电自动化相关工作。接手后,他积极推进自动化的各项进程,从各片区台账核对到每条线一线一案制定,从设备二遥改三遥到打造城区5条全FA线路,现又进军农村地区高负载长线路自动化设备投运工作。王彬如同开着一辆装甲车,势如破竹而又稳步推进,锐不可当却又有条不紊,突击配电自动化这块“硬骨头”,一步步解决自动化难题,攻占问题高地,一步步将涟水配电自动化进程推向一个新高度。
记者感言
“全国质协系统QC小组评委证书、全国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交流活动一等成果、江苏省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一等奖、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2019年度质量管理(QC)小组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短短5年,王彬在配电运检领域用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诠释了“匠心精神”。这些荣誉的背后,是王彬五年如一日的执着,成就了他“雏雁丰羽”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