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 造福桑梓
——记县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关节外科主任徐长明

本报记者 朱惠莉
在追求医学的道路上,他是一位永不止步的跋涉者。1999年他率先在苏北地区开展了膝关节镜手术,手术包括半月板的部分切除、盘状软骨成形,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内外侧副韧带重建。近年来他又在家乡率先应用关节镜治疗关节疾病,目前,已开展了近数十例关节镜手术,让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大城市的医疗水平。他就是县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徐长明。
徐长明,1970年生,涟水高沟人,1994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并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徐长明进入武警江苏总队南京医院,他牢记“不论博士硕士,都是普通战士”,与轮转的同事和进修实习生一起写病历、换药、为主刀医生准备手术器械。每收治一例患者、每做完一台手术,他都要详细了解相关的解剖、病理及手术操作理论,查阅文献掌握每种疾病诊治的最新进展。通过扎实的临床磨炼,他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得以迅速提高。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徐长明以扎实的临床技术进入武警江苏总队医院。2008年9月,为更好地加快学科建设,徐长明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关节镜科进修。两个多月时间里,徐长明靠着勤学加巧练,克服了各种生活不便,跟随专家一起查房、观摩手术、会诊病例,并建立起深厚友谊,为日后学术交流和科研创新奠定了基础。在武警江苏总队医院骨科工作期间,徐长明遇到影响他一生的人——武警江苏总队医院骨科主任胡玉华。胡玉华是中国肢体残疾康复学会常委、中国脊髓操作委员会委员、武警部队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对骨科疑难病诊治经验丰富。外科是要技术的,水平的高低全靠细节处理。徐长明在参与胡玉华的每次手术中,学到了怎么去处理手术中的每个细节。很快,徐长明就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手术。
徐长明在武警总队医院工作了七年后,考取了第二军医大学硕士,三年后又继续攻读博士。在第二军医大学,他遇到了让他人生达到又一个高度的博士生导师——上海长征医院骨科主任吴海山。吴海山是亚太人工关节学会(APSA)理事及中国分会副主席,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及骨科运动医学协会(ISAKOS)会员、华裔骨科学会(CSOS)委员、国际多中心膝关节技术研究小组成员。吴海山教授治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在关节外科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颇多建树,尤擅长人工关节外科与关节镜外科。徐长明是吴海山带的第一位博士生。历经多年的刻苦攻关,凭借超乎常人的不懈毅力,徐长明开展了关节镜的各种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16年,徐长明作了一个决定,辞去武警江苏总队的工作,来到我县人民医院骨科。徐长明说:“1989年离开涟水,在这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内心总觉得自己缺少些什么,没有根的感受,没有家的归属,现在回到涟水了,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近年来他又在家乡率先应用关节镜治疗关节疾病,目前,已开展了近数十例关节镜手术,让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大城市的医疗水平。“这项手术对患者来说切口很小,创伤小,疤痕少,康复快,并发症少,有些情况下麻醉过后,即可下地活动,对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大有好处。”谈起关节镜手术,徐长明说道。2000年获得武警部队医疗成果三等奖一项。2005年因“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的治疗”项目获得解放军医疗成果三等奖一项。2007年设计“关节线控制器”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他在涟水率先开展的关节镜手术推动了我县关节外科专业的快速发展。
“我之所以选择回到家乡,就是想把外面先进的技术带回家,解决关节疾病带给家乡人民的困扰。”关节外科主任徐长明说自己的理想可能并不伟大,但他只想踏踏实实的为家乡人民做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