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阅读推荐 详情

余热映初心 护航下一代

——记“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县关工委主任张学明

2025-11-21 09:33:32

■ 融媒体记者 姜 浩

 

提起县关工委主任张学明,无论是基层关工委干部、“五老”志愿者,还是受助青少年和家长,无不竖起大拇指。这位2008年从县政协主席岗位退休后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的老党员,17年来初心如磐、步履不停,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爱心浇灌希望,带领全县关工委系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育人答卷,近日更是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深耕基层,筑牢关工事业“强根基”

 

“关心下一代工作,根基在基层,活力在基层。”这是张学明常挂在嘴边的话。退休之初,他心系乡村孩童的成长困境,克服妻子身患重病需要照料的困难,义无反顾踏上关工之路,开启了覆盖全县的走访调研。十多年间,他跑遍了所有镇街、村(社区),与基层关工委干部、“五老”骨干促膝长谈,摸清了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底数与症结。针对部分基层组织薄弱、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他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汇报,争取到政策支持,彻底解决了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经费保障三大难题,让基层关工委真正“强”了起来。

在调研基础上,张学明牵头完善涟水县关心下一代工作长远发展规划,组织编写《关心下一代工作手册》,以翔实的内容、清晰的流程为基层工作提供精准指导,让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受到全县关工系统的广泛欢迎。如今,我县各级关工委组织网络健全,“五老”队伍活力迸发,成为护航青少年成长的坚实力量。

 

红色铸魂,厚植家国情怀“根与魂”

 

“涟水是革命老区,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红色记忆,这是滋养青少年的宝贵精神财富,绝不能丢!”张学明深知红色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意义,始终把红色铸魂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核心任务。他带领县关工委精心组织青少年走进涟水烈士陵园纪念碑、苏北小延安军旅小镇等红色教育基地,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仅2025年,全县就有数万名青少年参与红色研学活动,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

为让红色教育更具感染力、更接地气,张学明主动对接相关部门,深挖本地红色资源,组织编写《经典红色记忆》等读本,为“五老”宣讲团提供鲜活生动的教材。在“烽火忆峥嵘 童心承薪火”红色宣讲活动中,年过七旬的张学明亲自上阵,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朱洪滨等革命烈士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勉励同学们“铭记先烈功绩,珍惜幸福生活,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在他的带动下,全县“五老”宣讲队伍不断壮大,2024年累计进学校、进社区宣讲党史国史300 余场,5万多名青少年在聆听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精准帮扶,撑起困境儿童“保护伞”

 

“关爱青少年,既要扶智解燃眉之急,更要扶志筑长远之路。” 这是张学明坚守的帮扶理念。17年来,他始终把特殊群体青少年的冷暖放在心上,用脚步丈量困境儿童的需求,用真情搭建帮扶桥梁。在涟城街道,他为考上高校的困境少年纾解后顾之忧,助其安心求学;在岔庙镇,寒冬腊月里带着羽绒服与学习用品走访困境儿童家庭,轻声叮嘱“好好读书,困难终会过去”;在高沟镇,创新留守儿童托管模式,为孩子们筑牢成长防护墙……

每一次走访,他都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许多受助学生正是在他的鼓励下,坚定了求学信念,顺利走进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有的还主动加入关爱他人的队伍,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为构建全方位帮扶体系,张学明推动县关工委与教育、民政等部门联动,大力推进校外辅导站建设,累计打造校外教育辅导站(点)106 个,形成了“县有总站、镇街有中心站、村(社区)有辅导站(点)”的全覆盖网络,为青少年提供学业辅导、生活救助、心理疏导、法治教育等全方位服务,让每一个困境儿童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初心如磐,老党员的“责任与坚守”

 

“不论是炎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他每天都会准时到办公室,比年轻人还拼。”这是同事们对张学明的一致评价。作为拥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胸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熠熠生辉,更融入了他的血脉、刻进了他的心里。担任县关工委主任以来,他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基层调研到红色宣讲,从年度工作部署到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每一项工作都亲力亲为、精益求精。为了制定一份贴合实际的工作规划,他可以连续多日加班加点;为了解决一个基层的难题,他可以多次实地走访协调;为了让红色宣讲更生动,他可以反复打磨讲稿、查阅史料。

“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干下去,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当成终身事业。”78岁的张学明,谈及这份坚守依然激情满怀。十七载余热生辉,十七载初心不改,他用脚步丈量责任的深度,用爱心诠释担当的温度,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一名老党员、老领导对下一代的深情关怀。如今,在他的带动下,我县关心下一代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五老”志愿者、爱心人士加入进来,成为安东大地最动人的风景,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