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网站首页 阅读推荐 详情

红窑镇:文明实践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10-29 09:05:36

■ 融媒体记者 朱 云 通讯员 李 珊

 

理论宣讲深入田间地头,志愿微光汇聚成温暖星河,文明新风吹入千家万户……今年以来,红窑镇紧紧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筑牢阵地、做精活动、建强队伍,让文明之花在这片红色热土绚烂绽放,绘就出一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美好的生动画卷。

 

阵地织网,构建“家门口”服务圈

 

该镇着力构建覆盖全域、功能完善的“镇—村—点”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1个镇实践所、37个村(社区)实践站已实现全域覆盖。阵地网络更延伸至群众生产生活一线,在镇中心卫生院、红窑实验学校、金鸡坨景区、芦笋基地、云锦产业园等公共服务场所与特色产业点位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形成了群众走出家门即享服务的便捷圈。

各阵地均标准配备活动空间、农家书屋、宣讲课堂等,确保活动有载体、服务有平台。同时,积极拓展线上阵地,依托村级微信群搭建“云端实践”平台,及时发布信息、展示成果、线上互动,实现了文明实践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文明服务时刻在线、触手可及。

 

活动精准,服务供给直抵民心

 

以群众需求为根本导向,该镇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多元化、接地气的文明实践活动品牌,确保服务供给精准对路,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理论宣讲“声”入人心。组建本土“百姓名嘴”宣讲团,吸纳江苏好人罗时悦、市人大代表郑标、涟水好人穆传能等先进模范及致富能手为骨干,采用“板凳会”“院场会”“田间课”等灵活形式,用乡音土话解读政策理论,累计举办宣讲活动300余场,惠及群众超2万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志愿服务温暖人心。聚焦“一老一小一困”重点群体,常态化开展“邻里守望”“周末课堂”“护苗成长”等精准帮扶项目。联合多部门关怀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联动校园开展“扫黄打非”、防溺水宣传等安全教育。环境整治、义务植树、农耕研学等活动则将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

文化新风沁润人心。深挖传统节日内涵,“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贯穿全年。依托农家书屋,深化“书香助力振兴强国复兴有我”主题阅读,共读红色经典。同时,大力推动移风易俗,通过主题宣传、修订村规民约、表彰身边典型等方式,引导节俭、健康的生活观蔚然成风。

 

队伍赋能,志愿力量激活末梢

 

坚实的文明实践,离不开一支充满活力的志愿者队伍。该镇整合各方力量,组建了覆盖机关干部、基层党员、先进模范、人大代表等的多元化志愿者“生力军”。通过制定月度活动清单、开展专业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为确保服务精准对接需求,创新推出“网格走访+议事反馈”机制,志愿者深入网格收集民意,据此精准设计并推送“农技科普”“健康课堂”等定制服务项目,形成了“群众点单、队伍接单、实践站派单”的闭环运行模式,确保了志愿服务的常态长效,真正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据悉,下一步,红窑镇将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功能优化、项目创新和队伍能力升级,通过深化文化惠民、拓展“云实践”辐射力、链接乡村振兴新需求,努力实现思想引领更深、为民服务更实、文明风尚更美,为涟水县“建设更高水平文明之城”贡献更多红窑力量。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