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领导走访慰问部分镇街学校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樊 荣
本报讯 9月5日下午,县委书记洪然,县委副书记、县长朱永兴分别率队深入我县部分镇街学校,详细了解校园安全、校园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情况,并慰问了部分一线教师,向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祝福。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郎跃明,副县长姜井旭参加活动。
杨口中学与高沟中学实施集团化办学,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推动教学教研一体化,不断提升两校管理水平。“两校师资怎么调配?教研活动如何同步开展?”洪然一行首先来到杨口中学,实地察看了校园环境,深入了解集团化办学有关情况,看望慰问优秀教师代表,对他们多年来在涟水乡村教育事业一线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表示感谢。他指出,办好教育关键要有好教师、好班主任、好学科带头人、好校长。要尊重教育规律,深化集团化办学,坚持以校园文化为学校发展铸基立魂,学习借鉴先进学校好的经验做法,在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加快提升,实现教育资源优质均衡,让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
改造升级后的杨口中心小学焕然一新,崭新的教学楼、整洁的操场、明亮的教室让人眼前一亮。洪然边走边看,详细询问学校设施建设、师资配备、后勤服务等情况。他指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把校园安全放在首位,加强校园管理,释放办学活力,提升教育水平,用心用情关心关爱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用实际行动培养更多积极向上、阳光自信的优秀学生。
“同学们,这个模拟飞行操作难不难?”在高沟中心小学,洪然走进新建的模拟飞行教室、AI教室和编程教室,看到孩子们正专注地操控模拟飞行器、编写简单程序,脸上满是好奇与兴奋,他欣慰地与孩子们交流互动,对该校积极推进科技特色学校建设予以肯定。他与优秀教师代表深入交流,对他们坚守一线、教书育人、不忘初心,为涟水教育事业发展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洪然希望学校继续发挥科技特色优势,加强科普教育宣传,持续优化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把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的覆盖面做得更广更深,让特色办学成为涟水教育的一张亮眼名片。
作为“涟校连家”民生工程标杆,红日小学构建全方位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打造全方位乡村温馨校园。洪然走进思政教育馆等地,详细了解学校校园文化、寄宿生人数、食堂管理、心理健康、生活保障等工作情况。洪然指出,要进一步丰富“涟校连家”品牌内涵,细化关爱举措,创新工作方法,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健全家校常态化沟通机制,做好后勤精细化管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与实践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家庭、社会、学校形成育人合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涟水经验。
“你们辛苦了!提前祝你们节日快乐!”“学校现在有多少学生?”“目前还有没有什么困难?”朱永兴一行先后来到石湖中学、石湖中心小学、唐集学校和小李集中心小学,详细了解学校师资力量、办学特色、教研活动开展等情况,并与部分优秀教师代表亲切交谈,希望他们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为涟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朱永兴指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聚焦“县中振兴”,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优配置、强队伍、提质量、育人才,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抓教育就是抓长远发展、抓民生福祉”的重要意义,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核心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县建设。要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提升学校硬件设施,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充分彰显办学特色,并同步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确保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要关心关爱留守困境儿童,重点在情感陪伴、心理疏导和学业帮扶上下功夫,切实保障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与良好学习环境。要筑牢校园安全防护底线,统筹做好校园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领域的风险排查与安全教育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强化日常管理,全方位守护广大师生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