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

网站首页 阅读推荐 详情

致敬抗战老兵丨朱志成:16岁弃笔战沙场 99岁回首卫国情

2025-08-04 15:47:35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场历经14年的战争中,无数将士浴血奋战,捍卫了国家尊严与民族独立。抗战老兵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的故事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为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涟水县融媒体中心特推出《致敬抗战老兵》专栏,走近抗战老兵,聆听他们的故事,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图片
微信图片_20250715112517.jpg


家住淮安市清江浦区柳树湾街道的朱志成老人今年99岁。1942年,16岁的他穿上军装,成为新四军某部82团战士;1943年7月,他在战火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朱志成辗转于上海、山东等地战斗,曾荣立二等功。1946年夏,他复员回乡,扛过民兵营长的枪,也握过村委会主任的笔,始终保持着革命者的韧劲……


微信图片_20250715112538.jpg


图片

少年从戎:硝烟中的热血青春

图片


近日,涟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来到朱志成家中。朱志成身着军绿色短袖短裤,精神矍铄,笑容里透着温暖。“你们是涟水的啊!老家人哦!”洪亮的招呼声里满是亲切。老人的儿子说,父亲中午特意没休息,就盼着老家来人。今年老人不慎摔伤,记忆力大不如前,听力也严重衰退。记者俯在老人耳边大声说明来意,请他讲讲当年的故事。刹那间,老人浑浊的眼眸泛起清亮的光,那段刻在骨子里的烽火岁月,清晰如初。

“日本鬼子一来(我)就当兵的,打日本鬼子不知吃了多少苦,五六天没有睡觉……”透过老人的点滴回忆,依稀看到一个少年一步步踏上抗战之路。1939年春,涟水城被日军侵占。“鬼子经常下乡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做梦都想当兵打鬼子!”那时朱志成才13岁,目睹家园沦陷、同胞受难,参军报国的念头在心底悄然萌发。

朱志成的舅舅嵇萍、嵇伍伦是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影响下,少年的报国之志愈发炽热。1942年,16岁的朱志成经舅舅嵇伍伦推荐,毅然放下书本,奔赴盐城参加了新四军。

抗战期间,朱志成先后在东胡集鲁渡、五港钦工以及盐城等地,参加抗击日寇、打击伪匪的大小战斗几十场,他总是冲锋在前,英勇杀敌,多次受到部队首长表扬。

在一次和敌寇的战斗中,敌人像恶狼一样向我军冲来,看到身旁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朱志成和战友们迅速开始反击。朱志成发现有一个敌人向班长冲去,他一个箭步赶到班长身边,和班长一道消灭了敌人……在战后的庆功会上,因为他的骁勇善战,部队首长给他记“二等功”,号召战士们向他学习。

从军生涯中,朱志成多次身处险境,最惊险的一次,由于叛徒出卖,敌顽得知他回到老家,深夜悄悄摸进村,将村庄团团围住。叛徒喊话让朱志成投降,但朱志成目光坚定,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绝不投降。最终,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趁着夜色,从敌人的眼皮底下逃了出来……

微信图片_20250715112528.jpg


图片

本色不改:脱下军装仍是兵

图片

连年征战拖垮了朱志成的身体,1946年春,一场突发疾病迫使他离开部队回到家乡。在地方工作的日子里,他依旧带着战场上的拼劲,遇难题总是冲在最前面,各项工作都带头做好,先后担任过地方民兵营长、村委会主任等职务。

“我的心永不退伍”——这是朱志成始终坚守的军人信念。他带领地方民兵和支前民工支援涟水保卫战,组织贫下中农投身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凭着“为人耿直、办事公道”的作风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家里孩子多,日子过得紧巴,亲戚们都劝他向组织申请补助,可他总说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从未开过一次口。

微信截图_20250715113214.jpg


图片

薪火相传:把家国情怀种进后代心里

图片

“现在国家强大了,日子好过了,我们当年的血没有白流。”对话中,朱志成重复这句话。

以前,他常给儿孙们讲抗战故事,叮嘱他们:“老一辈打仗受罪,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你们要好好珍惜,练就本领报效国家……”老人的故事像一颗颗种子在后辈心中扎了根、发了芽。在他的影响下,孙子高中毕业后毅然参军,献身国防事业。

微信图片_20250715112525.jpg

从16岁弃笔从戎的少年,到年近期颐的老者,朱志成的一生是一本写满家国情怀的书。他用热血捍卫祖国的土地,用初心对待身边的群众,用故事把爱国的种子播进后代心里。

致敬抗战老兵!他们的故事,是民族的记忆,更是照亮未来的火把……


图片



- END -

融媒体记者 | 陈万舟 邵薇薇 刘元
海报 | 窦颖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