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阅读推荐 详情

向实而为 向新而行 向高而攀

——涟水上半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5-07-18 09:06:51

■ 融媒体记者 朱 云

 

高、中考实现“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目标,2025年高考本科成绩高于2024年,重点高校达线人数较2024年翻一番……盛夏七月,我县教育事业“喜色”可见。

教育事关发展之本、和谐之要、民生之基。今年以来,我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县委“2233”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教育强县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标,以人民满意为根本追求,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改革,涟水教育正不断攀登新高度。

 

思想铸魂 为教育发展立根固本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我县将党建引领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起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持续推进党的新理论、新思想凝心铸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面完成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编制《2025年全县教体系统党的建设工作要点》,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要求融入日常,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县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爱国教育、法治教育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全县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理念;以形式多样的学习传承活动为载体,充分挖掘和利用周恩来纪念馆、涟水博物馆、苏北小延安等红色资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涟水历史文化滋养未成年人的家国情怀。

如今,走进我县的各个校园,处处能感受到浓厚的育人氛围,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资源优化 让教育公平落地生根

 

今年6月,县军民小学与高沟镇麻垛严庄小学携手,开启了一场温暖而富有意义的“涟享学”送教之旅。送教活动包含课堂展示、说课研讨、专题讲座等环节,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此得以流动升华,活动搭建了从“优教”到“优享”的城乡交流桥梁,绘就了一幅动人的教育共生图景。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庄严承诺,也是奋进方向。为此,我县推出了一系列“硬核”举措:积极创新教共体模式,以“优质校+薄弱校”为主线,推动教育资源全域共享。组建“6+12”紧密型与牵手型教育集团,建立“课程共建、师资共享、教研共生”机制,开展月度点评、深度研讨,同步实施“涟享学”工程,依托名师走教、远程教研、质量监测“三统一”,建成县级优质资源库,精准输送精品课例1200余节,全域推行“融学水韵”课堂改革,孵化创新模式52种,实现“教为中心”向“学为主体”生态重构……这不仅有效改善了乡村学校师资薄弱、教研氛围不浓等问题,更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让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为进一步强化质量导向,我县积极加快推进县中振兴,狠抓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建设和办学体制多样化,推动普通高中特色错位发展,实现内涵质量与资源规模的同步提升。持续实施“双减”政策,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挖潜地方课程,把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生的探索欲和艺术素养。通过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双向发力,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基建升级 为教育发展筑牢基石

 

行走在县安东学校,只见红白相间的教学楼巍然矗立,现代化运动场绿意盎然,多功能教室宽敞明亮,琅琅书声传来,与操场上青春跃动的身影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动人的教育画卷。

优先发展教育,舍得投入“真金白银”是关键。我县坚持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下大力气加大教育投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投入2200万元,改扩建幼儿园11所。围绕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投入145万元实施“涟校连家”关爱工程,150万元升级录播室,440万元改善学习条件,210万元改造学生浴室,620万元用于装备提升改造。目前,成集学校新建宿舍楼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正有序开展;高沟中心小学升级改造项目完成工程招标;淮文外国语学校人车分流改造项目完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跑出提质升级“加速度”,为我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突破新高度插上腾飞的“羽翼”。

 

建强师资 锻造高素质教师铁军

 

“师资力量持续优化,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互相探讨,互相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资源也较齐全,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师王娜从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就一直在涟水中学任教,她对近年来全县教育的变化深有感触。

根深者叶茂,源浚者流长。我县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统筹整合教师资源,着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建设教育强县奠定坚实基础。

多渠道、多途径、多层级引进高层次人才,赴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采取“名校优生”和面向社会招聘的方式补充教师;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成全县中小学班子运行及218名校级干部履职情况考核;持续拓宽干部培养和成长渠道,组织全县党组织书记校长等214人参加全国人工智能教育专项培训,组织39名青年教干赴南京学校进行跟岗研修;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对接,签订年轻干部培养合作战略,通过专家引领、跟岗研修等方式,年度培养50人;推行实习副校长制度,为推动实现“教育强县”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突破见证着涟水教育发展的非凡历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新征程上,涟水教育弦歌不辍,步履铿锵。放眼未来,一幅让群众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科学、均衡、优质、可持续的涟水教育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