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逐光者】张坤:在乡村全面振兴路上逐梦前行
编者按
青春,是时代最激昂的乐章;青年,是社会最富活力的力量。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国百强县新征程上,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以理想为帆,以奋斗为桨,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县融媒体中心现推出“青春逐光者”专栏,聚焦优秀青年典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展现他们的成长历程、奋斗足迹与精神风貌。
“在成为村书记前,我当了8年兵,难忘的军营时光,锤炼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了我令行禁止的作风。退役后,我短暂进入相对高薪的房地产行业。但一次机缘,我户籍所在的南集镇王圩村的老书记找到我,说:‘村里需要年轻人,你回来吧。’这唤醒了我回报家乡的赤忱。”涟水县南集镇皂角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坤在接受采访时说。2016年腊月,组织找到张坤谈话,希望他担任皂角村党总支书记。面对组织的期许,张坤暗下决心——回到村庄、奉献青春。
以公心聚人心,让群众信得过。初到皂角村,张坤就遭遇了“下马威”。那时,信访问题突出,近100户村民因窑厂纠纷常年上访。党员的使命、军人的性格要求他越是困难越要冲!从上任第一天起,他花了3个月时间,走遍全村每一户人家。聚焦问题来龙去脉,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同时引入法律调解。经过无数次沟通,终于,搁置多年的窑厂纠纷圆满解决,年度信访量一下子下降90%。
调解过程中,让张坤印象深刻的是村民赵某贵,他曾多次越级“上访”。2018年,赵某贵生了一场大病,张坤知道后立即为他联系医生,住院期间还每天前去探望。赵某贵出院时拉着他的手说:“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如今,年逾八旬的赵某贵老人成了村里最热心的宣传员。在帮助一个又一个“赵某贵”的过程中,张坤突出头雁作用发挥,组织村里党员积极参与解“南”题志愿服务队,依托协商议事室开展决策咨询、问题调处。慢慢地,曾经矛盾重重的村庄,如今和谐稳定。
以动力增活力,让发展更持续。过去,因为“无资源、无产业、无人才”,皂角村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张坤上任之初,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仅3万元。不能坐以待毙!2023年,皂角村在全县率先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48户村民入股,但一季水稻亩均就分红525元。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越来越多农户主动申请入股。目前,合作社已有股民154户,亩均分红已达1050元。合作社收入的集体部分,用于品种培育、技术更新,同时还帮助困难群众应急。
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皂角村积极发展有机大米产业,引入技术支撑,与南农大专业团队合作;细化市场挖掘,在南京(涟水)商会争取到50亩有机稻订单。目前,该村试验区水质、土壤已符合要求,稻谷检测72项指标全部达标,计划2026年拿到有机证书,成为全县村集体第一张有机大米证书。2024年,皂角村集体经济收入107万元。从3万元到107万元,不到10年,实现连续跨越。张坤始终坚信,只要勇于创新,乡村这片热土还能挖掘出无限潜力。
以实干求实效,让村庄展新颜。到皂角村上任的第一天,张坤就给自己定了规矩:每天至少到田间地头转两圈;每周至少走访10户村民,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9年来,在县有关部门和镇委镇政府的支持下,张坤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锚定目标、心无旁骛,既抓大项目、又抓小细节,全力为群众办实事。拓宽四干渠道路、新铺设老皂角村中心路等,实现村内路灯全覆盖,护航群众便捷安全出行;新建村卫生室、给特殊困难群体安装可视对讲系统等,让关爱随时在线。如今的皂角村,路平了、灯亮了,老百姓的心暖了,幸福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皂角村先后荣获多项省市级荣誉。“回望9年工作,有汗水、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县委描绘了一张宏伟蓝图,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冲锋在前!接下来,皂角村将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在南集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鼓足干劲,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工作,力争在乡村全面振兴路上做示范、走前列。”张坤激情满怀地说。
融媒体记者 | 徐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