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涟水“共享晒粮场”助力水稻颗粒归仓
“以前水稻收割后晾晒是个问题,放家里晒嫌地方小,放马路上晒又不安全,现在村里把门前广场腾出来给我们晒粮食,真是太方便了。”在江苏省涟水县石湖镇方圩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广场,村民张正余一边翻晒着水稻,一边笑着说。
眼下正是水稻收获时期,粮食及时晾晒是保证颗粒归仓的关键。为方便群众打场晒粮,涟水县倡议全县16个镇(街道)的345个村因地制宜,打破院墙限制,盘活空地资源,把党群服务中心、村级休闲广场等公共场地全部对外开放,以“共享”模式,为群众晒粮提供场地帮助。
“我们这个场地大约3000平方米,每天能满足十余户村民同时晾晒水稻。”石湖镇方圩村党总支书记殷亚东指着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广场告诉记者,“村‘两委’6名同志作为志愿者,分两组每天轮班提供志愿服务,主要帮村民定时翻晒,遇到突发天气及时把粮食收起来,不能让群众受到损失。”
石湖镇通过开放镇政府大院、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休闲广场等公共场所,为群众提供56个“共享晒粮场”,各村还通过大喇叭、显示屏等宣传方式,告诉村民前来晾晒粮食,最大程度给群众就近提供水稻晾晒场地,为群众做好秋收工作提供便利。
在南集镇直属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村民陆正林正在翻晒自己家的水稻,金灿灿的稻谷在广场上享受着阳光的“沐浴”。“以前在家门口晒,场地小,稻子要晒个五六天才能干,遇到阴雨天气还会发霉。村部广场宽敞,水稻铺得开、干得快,两三天就晒好了,真正给我们解决了难题。”陆正林高兴地说。
“每年稻子收割前,镇村干部就提早通知群众可以到村部广场来晒粮食,各村(居)还提供饮用水和休息点,方便群众晾晒时休息。”南集镇党委书记汪树安说,秋收、秋种期间还会采取更多的便民措施,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全力守护好群众的“粮袋子”。
作者:汪春雷 王 跃 徐海英
(来源:2024年11月8日学习强国江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