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厚植项目发展“沃土”
落得下 建得快 长得大
■ 融媒体记者 汪春雷 王 跃
本报讯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项目茁壮成长的沃土。我县围绕“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理念,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从投资者的角度和市场主体的感受出发,深入践行101%优质服务理念,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主抓手,让“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增强项目承载能力,以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确保项目落得下、建得快、长得大。
“联合厂房二次结构开始施工,我们加班加点,保证项目在预期时间内完成交付。”中国巨石淮安涟水玻璃纤维零碳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施工负责人蒋慧说。在总投资超百亿元的中国巨石淮安涟水玻璃纤维零碳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处处呈现出繁忙的施工景象。中国巨石淮安涟水玻璃纤维零碳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填补了江苏以玻纤为原料的复合材料产业链主空白,明年3月份点火投产,年开票销售达60亿元,目前综合楼和宿舍楼主体施工完成,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
重大项目落户,源于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加快项目进度,我县健全项目“建得快”的推进机制,打响“涟快办”品牌,全面推广“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确保项目审批“零障碍”、项目建设“零阻力”、项目服务“零距离”,加快推进76个市盘在建项目,今年以来,全县实现项目投资81.9亿元,同比增长43.9%。正在建设的捷泰新能源、巨石玻纤、今世缘南厂区等3个百亿元项目,完成投资48.9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4.4%,超序时21.07个百分点。
项目引进来,还要长得大发展好。我县坚持招引和培育并举,完善项目投产达效后的服务转接机制,加大企业梯次培育力度,围绕培育百亿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上市企业梯队,分类建立后备企业库,坚持“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深入践行101%优质服务理念,各部门单位把服务企业放在突出位置,用心用情用力提供优质服务,完善领导挂钩、定期调度、专班负责机制,做好企业用地、用工、融资等要素保障,助力企业把主业做大、把市场做大、把规模做大。
“帮办人员及时帮助我们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项目建成达产后,能新增开票收入9亿元,新增税收2000万元。”江苏苏康洗护用品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丁爱中说。总投资5亿元的江苏苏康洗护用品有限公司,一期项目投产后,接着上马年产25万吨洗涤用品项目,帮办单位进驻企业,帮助解决基础设施配套、用电等工作,目前项目土建工程已竣工,附属设施正在扫尾,设备正在安装当中。
重大项目快速落地见效,是一流营商环境的最好依据。我县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不断扩大“一件事一次办”范围,开设重特大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由服务专班全程帮办、代办,全县通过“涟快办”主动为200余个项目提供代办服务,协调解决问题300余个,推动29个项目实现“五证齐发”。“我们按照挂图作战、压茬推进的原则,围绕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审批、开工、入库、竣工和验收等重点环节,做好全过程跟进,为加快推进提供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达效。”涟城街道经济发展和建设局局长冯海兵说。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我县始终秉持营商环境是最好“梧桐树”的理念,推进“软”“硬”环境同步提升,让“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务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成为涟水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围绕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区域建设,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提升园区污水处理、供热供气等基础配套能力,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承载重大项目,推动35个省市重大产业项目全速推进,实现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增”,加速形成“百亿领航、10亿带动、亿元支撑”的项目方阵,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