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诚信建设 提振消费信心
编者按:又是一年“3·15”,自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以来,“3·15”有力促进了消费者权利的保护。近年来,因为疫情原因,消费市场特别是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受到一定冲击,为此,中消协把今年“3·15”主题定为“提振消费信心”。年主题的发布既是对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的期盼,也是对消费供给提质升级的呼唤。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消保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各项职能,积极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奋力开创我县消费维权新局面。

县领导开展食品安全检查

县吾悦广场维权工作站揭牌仪式现场

县市场监管局开展诚信经营宣传活动

县农业农村局开展执法检查

县公安局打击侵权假冒犯罪活动
县市场监管局:
“食”刻坚守 安全相伴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消费者最基本、最重大的权益保护。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县市场监管局深入排查隐患,依法加强监管,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顺利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跟踪评价,食品安全工作连续多年处在全市第一方阵。食品安全进企业,纵深推进“守查保”专项行动,累计检查食品、保健品销售经营户和餐饮经营户7510余户次,立案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50余件。食品安全进作坊,全面推动小作坊优化生产流程、改善生产条件,14家小作坊获评省“名特优”和食品安全示范小作坊。食品安全进校园,推动80家学校食堂、120家大中型餐饮“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透明共治、食安涟水”品牌越发响亮。
在当好舌尖安全“守护员”的同时,县市场监管局恪守为民初心,统筹“四个安全”,看紧守牢安全底线。筑牢药品安全“防火墙”。靠实监管责任,持续加大对特殊管理类药品、医保高值药品、国家集采药械、需冷链管理的药械及防疫用药械等重点品种的监管,检查各类销售、使用单位700余家次,保障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撑起特种设备“安全伞”。扎实开展电梯、“黑气瓶”、超期未检设备等专项整治,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推动涉危化品重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立案查处特种设备违法案件10件。拧紧产品质量“监管弦”。摸排210家消费品生产企业,督促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组织开展重点十类工业产品、燃气灶管阀等专项检查,抽检农资、燃气具等38类产品65个批次,强化结果处置,消除风险隐患。
诚信为本 “秤”心如意
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需要广大经营户的共同努力。县市场监管局坚持日常教育和专题教育相结合,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利用“3·15”、知识产权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周、质量月等重要节点,深入餐饮饭店、药店、商超及经营性公共场所开展诚信教育。累计张贴标贴和公益广告超10万份,引导经营户依法经营,不违法乱纪;明码标价,不哄抬物价;公平竞争,不欺行霸市;货真价实,不掺杂使假,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行为,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培育今世缘、夏楼村金鸡坨、联通和电信涟水分公司等4家省级放心消费单位,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电子秤作为市场交易结算工具,是打造诚信经营环境的重要抓手。为了让消费者购得放心,县市场监管局在“3·15”前夕对商铺、超市、农贸市场在用的电子秤进行了抽样检查。工作人员在检查合格标签是否到期后,将标准重量的砝码先后放置在电子秤的四个角和中心点,之后根据计量的数字,判断电子秤是否有偏轻或者偏重的情况。通过监督检查,强化了经营户的诚信意识和计量责任,避免了称重缺斤短两、计量作弊问题,为广大消费者创造了公平稳定的购物环境。
执法稽查 打“假”维权
把维护消费者权益放在核心位置,持续推进“铁拳”“打假保名优”等活动,严厉打击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畅通维权渠道。持续完善以“两线两网”(“两线”即“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12345”市民热线;“两网”即由稽查大队构成的商标侵权查处网络和由基层“维权站+维权联络站”构成的商标侵权投诉举报网络)为主导的维权体系,2022年受理投诉举报5317件,按期办结率达到100%。突出案件查办。坚持民生堵点与监管重点并重,综合考虑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和市场监管舆情监测热点,在劣质油品、劣质燃气具、翻新“黑气瓶”等领域开展专项行动,查处了某健康科技公司以免费测量血压为诱饵、向老年消费者销售宣称具有抗癌作用的“富氢水”案,罗某涉嫌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及销售侵犯本地知名白酒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案等一批有影响力、震慑力和典型意义的案件,有力维护群众利益。包容审慎执法。始终坚持宽严相济、过罚相当,践行“先服务、再服务,后处罚”理念,制定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2022年对涉企行政处罚案件实施不予处罚38起、从轻处罚62起、减轻处罚234起,占行政处罚案件数的93.29%。通过有温度的执法,营造宽松发展环境,有效推动行业治理。

县文广旅局开展出版物市场检查

县烟草公司开展真假烟鉴别宣传活动
县公安局:持续依法严打侵权假冒犯罪活动
县公安局始终将打击锋芒对准危害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侵权假冒犯罪,推动打击侵权假冒犯罪工作向纵深开展,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安力量。办理“11.2”侵犯著作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查扣盗版教科书50余万册,涉案金额4000余万元,有力维护图书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办理某假冒注册商标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查扣假酒200余瓶,涉案金额5万余元,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县法院:深入推进纠纷多元调解
为更好地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县法院与县市场监管局联合成立了消费者权益纠纷诉调对接平台,在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立案前,由县法院委托给县消保委成员单位专业人员先行调解。同时,积极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起到良好的社会普法效果。比如裁判某美容院实施提眉手术纠纷案,县法院认为:被告主观上有过错,但是原告亦有一定的过错,根据各自过错程度,酌定原告的损失由两被告连带承担90%,原告自行负担10%,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县发改委:发挥职能作用 保护消费者权益
县发改委将保护消费者权益纳入全县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第六节“全力促进消费升级”,通过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定期采集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的产品价格,建立市场价格预警制度,持续做好价格监测、咨询服务、减费降费等工作;通过发布市场价格行情,引导经营者合理定价、消费者理性消费;2022年办理价格(收费)投诉举报193件,疏导价格消费矛盾。
县卫健委:多措并举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县卫健委严厉打击卫生违法行为,有力保障群众健康权益。一是抓信息公开。适时公布执法信息,发布识别非法行医指南等,方便群众了解、掌握并有选择性地选取卫生安全的场所进行消费或就医。及时公布餐具、生活饮用水等卫生监督抽检结果,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放心消费。二是抓专项检查。开展医疗美容、游泳场所、饮用水卫生、餐饮具集中消毒等专项检查,检查各类单位300余户次,实施行政处罚10起,罚款54万余元。通过重点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努力营造卫生安全的健康消费环境。三是抓投诉调处。畅通消费维权渠道,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实行24小时在线。专人负责投诉举报案件的受理、转办、反馈等工作,受理率、反馈率达100%。
县农业农村局:农资打假联万家
县农业农村局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为农业增产增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宣传活动,印发各类宣传资料8000余份,悬挂横幅36条,张贴禁渔通告1000余份。对全县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批发商开展拉网式排查,加大对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等门市的检查力度,从源头上严把进货质量关,让群众买到放心农业生产资料。围绕农资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不断强化执法监管,2022年办理各类涉农案件84件。
县文广旅局:整治“不合理低价游”
开展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及“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行动,组织20家旅行社召开专项整治会议,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要求各旅行社开展自查,对涉嫌有“低价游”宣传的海报传单立即下架。同时,组织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近50人次,检查正常营业的旅行社近50家次。
县消防救援大队:严查消防产品违法案件
县消防救援大队通过双随机检查、联合检查、错时检查、消防宣传等方式开展专项检查,严把源头关。2022年以来共检查消防产品使用单位1282家,开展消防产品监督抽查12批次,经现场判定产品质量为不合格的案件8件,经抽样送检产品质量为不合格的案件4件,查处消防产品违法案件4件,消除了一批因消防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火灾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