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 二论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发展阶段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全域统筹、同步提升,不断增强城乡综合承载力、要素吸引力、辐射带动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县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上有更大突破。当前,优化城乡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紧迫。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要统筹制定城乡规划,为城乡融合发展创造蓝图。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长远,注重生态环境改善和各项规划引领。应统筹区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和行业规划。充分挖掘城市、农村相对优势,实现城乡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一体联动、一体推进,促使人力、技术、资金等要素在城乡间流动,致力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要充分借鉴先进经验,为城乡融合发展创造样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能够有效减少决策和工作上的失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带动更大范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得城乡在经济融合、社会融合、空间融合和生态融合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要持续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城市品质内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必须充分考虑我县的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发展水平、基础条件等,深刻把握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的内在要求,更加注重特色发展。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不断提升公用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产业配套功能,以产业集聚人口、汇聚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为邦本,本固邦宁。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农”工作的目标要求更高,使命责任更重。我们要切实增强深化改革、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认识农村是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也是潜力,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着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培育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推动农业农村资源深度开发,全面拓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条。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将有效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其过程既是补短板、强弱项的过程,也是激发潜能、释放活力的过程,使城乡区域之间生产要素流动更顺畅、公共资源配置更均衡、生产力布局更合理。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在城乡融合上持续发力,在区域协调发展上接续拼搏,让涟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一新、面貌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