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不出县”从愿景变为现实
■ 融媒体记者 樊 荣
上海、南京专家定期到县人民医院坐诊,开展查房带教、技术帮扶、手术指导、专家授课;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定期派医疗团队到镇街中心卫生院驻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与南京市第一医院成功签约,成为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涟水分中心;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知名专家苗增利受聘成为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业务主任”,为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注入了崭新的理念、前沿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医疗体系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改革,更是举全县之力抱薪拾柴,照亮优质医疗服务体系的流程再造。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主抓手,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医疗卫生队伍,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全力推进健康惠民工程。“十四五”以来,面对全县百万人民的医疗需求,县委、县政府坚持医疗卫生适度超前发展,政策和投入不断叠加,累计投入近13亿元,新改扩建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创新开展“医脉涟通”“涟岐健康”工程,深入实施肿瘤科、消化内科等重点专科建设,创新开设39个“乡贤名医”工作室,把有限的医疗资源整合成更强的力量,全县基层诊疗量占比达72.45%,不断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让“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从愿景变为现实。
要让群众信任县级医疗,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关键在于大病在县域医疗机构能不能治。2024年9月,唐集镇村民李大爷出现剧烈胸痛,前往唐集镇中心卫生院就诊,从首份心电图网络传输到31公里外的县人民医院出危急重症结果,再到患者到达县人民医院开通堵塞血管,仅用了112分钟,最终实施急性ST段抬高心梗急诊手术,患者生命得到有效救治。
如果不是医共体的资源整合,这样的奇迹难以实现。新流程与新技术全力覆盖急难危重病症,让县域医疗真正把大病“兜”住,提升了医共体建设的高度,让涟水百姓有了更真切的获得感。
今年2月22日,县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邀请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项飞为家住黄营镇确诊为“升主动脉瘤”和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苏女士主刀实施了全县首例升主动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术(又称Wheat手术),手术成功后,苏女士在科室医护团队的精心照顾下,20天后顺利出院,医保报销后,苏女士自费部分仅花了8000多块钱。“没想到,像我们这样的低保户家庭也能享受到这样的医疗服务。”说起此事,苏女士的丈夫眼眶湿润了。
为切实缓解群众大病出县求医救治的负担,我县县域医共体一直在努力推进先进技术全力覆盖急难危重病症,让全县百姓在县域看得了大病、治得起大病、养得好大病。2024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累计诊治了超2000名患者,并成功完成900余例冠脉造影;急危重症医学部共接诊急诊患者11万人次,五大中心抢救患者2000余例;消化科完成胃肠镜检查2万余人次,内镜下治疗2000余人次;神经外科成功救治1200余人次,开展脑肿瘤、脑出血等手术300余例……
医共体的棋盘上落子最快、最多的是政策、资金、人才,内强筋骨外塑形象不断提速。群众每一次、每一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医疗服务,得益于医共体建设中,县委、县政府的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和一支不断扩大、变强的医护队伍。
稳定的医护队伍、优秀的人才聚集,是我县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加快医共体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以来全县基层共招聘编外人员262名,编内人员109名,签约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80人,2022年全县共遴选通过28名基层卫生骨干人才,并落实基层卫技人员技能培训工作,全县共有42名乡村医生、22名骨干医师参加了国培项目并完成学习任务。
如果说,优秀的医疗人才队伍展现了医共体建设的宽度。那县域农村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发展,则拉长了“健康涟水”的长度。
“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这是涟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要着重解决的核心问题。”县卫健委主任蒋惠琳告诉记者,几年来,医共体在如何实现“小病不出乡”上下足了功夫。
“干了一辈子的乡村医生,最近几年让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县三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胡海梅说,在农村,留守老人居多,且70%以上的老人都有慢性病、老年病,给基层医疗机构带来很大的压力。
医共体建设以来,我县扎实推进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工作,县三院、五港中心卫生院相继建成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县三院相继成为扬州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县人民医院分院,建成居民健康体检与管理中心、急救急诊中心、消化内镜诊疗中心、五级中医馆、血液透析中心,还有机会邀请到省级专家到院坐诊,胡海梅的压力全面缓解。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了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全县百万人民提供了便利、节约了时间、节省了费用,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接下来,我县将尽快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全面夯实涟水‘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硬核医疗根基。”蒋惠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