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网站首页 热门新闻 详情

涟水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2025年1月9日在涟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2025-01-10 08:44:19

袁爱军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我院在县委领导、上级法院监督指导、县人大监督和县政府、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2233”发展战略,聚焦“打造高质量司法,建设现代化法院”工作主题,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凝心聚力护发展、真抓实干争一流,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 一年来,我们狠抓办案、提质增效,司法为民更有温度。全年共新收各类案件17721件,审执结16375件,法官人均结案341.15件,最高法院公布数据的11项指标,9项指标优于参考区间值、2项指标位于参考区间值内,6项指标居全省前30名,4项指标居全省前10名,办案的质量、效率、效果稳步提升,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 一年来,我们围绕大局、勇于作为,服务发展更有力度。“靶向式”破产重整机制入选《江苏法院改革案例》,问题楼盘精准化解新模式入选《淮安改革案例》,“代表+法官”联动解纷工作获市人大领导批示肯定。全市县级“一站式”平台规范化建设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成建制入驻平台现场会在涟水召开,我院在会上作交流发言。大东法庭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服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被《人民法院报》以《芦笋节节高》为题进行报道推介。

—— 一年来,我们攀高比强、守正创新,特色品牌更有亮度。获评全国法院“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执源治理研究”三等奖。1篇信息被最高法院评为优秀信息。1篇裁判文书和1场庭审在全省优秀文书、庭审评比中获奖。2则案例入选省级典型案例、11则案例入选市级典型案例。1则案例登上央视《今日说法》。各媒体平台宣传报道干警典型11人次。全院共有4个部门和22人次荣获上级表彰。13项工作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或被上级简报等载体推广。

一、扛起责任与担当,全力护航发展大局

—— 服务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坚持“案案都是营商环境”,审结涉企案件4397件,解决争议标的金额14.59亿元,营造安全稳定、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积极参与空间要素治理,坚持破中取金,审结73件破产案件,化解不良债权23.27亿元,盘活土地房产19.6万平方米,促进市场出清。发挥好裁判的规范引领作用,解决好企业关注的劳动碰瓷、用工等问题,对涉嫌在市内多次碰瓷的一名恶意索赔者的诉请不予支持,保证了企业安心用工。开展司法护航重大项目攻坚和法润民企“双走进”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体检服务12场次,量身定制《司法意见书》5份。

—— 服务项目企业纾困发展。对陷入困境仍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积极开展“靶向式”重整,找准症结差异,推动8家企业破产重整,重整数全市第一,被《江苏法治报》头版报道。依法办理县中医院工程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服务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执行工作中,为28家主动履行义务的企业出具信用修复证明,营造守信交易环境。运用“活封活扣”“置换查封”等柔性司法措施,使16家企业能够在发展中偿还债务,实现了双赢的效果。

—— 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一庭一特色”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大东法庭打造“乡土法庭”,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法治动能。陈师法庭创新“庭企e+1”司法护航企业项目,完善“线上+线下”“诉前+诉中”“法院+联动单位”多元化解机制,办理交通物流等纠纷案件691件,为空港产业园产业链发展和“省级农村物流示范县”建设提供法治保障。高沟法庭秉承绿色金融理念,推进涉农金融纠纷集约化解,构建“诉前调解、立案、审判、保全、执行”一体工作模式,办理金融借款等纠纷案件808件,涉案标的额2.9亿元,服务农村金融稳定、农民增收致富、乡村产业发展。3则案例入选全市法院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典型案例。

二、并重治罪与治理,着力推进平安建设

—— 依法打击刑事违法犯罪。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审结各类刑事案件530件,判处罪犯674人,其中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104人。对非法窃取他人虚拟货币的4名被告人以盗窃罪定罪量刑,被《人民法院报》刊载。对以“购物找零”方式使用假币骗取老年人钱财的12人犯罪团伙分别判处十三年三个月至七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共计109.5万元,守护群众的“钱袋子”。重拳惩治电信网络诈骗,审结涉“刷单返利”“网络兼职”等犯罪案件73件102人,参办“7·17”重大跨境“电诈”案,开展“电诈”案件追赃挽损集中发还活动,为229名受害人追回损失700万元。坚定不移惩治贪腐,审结职务犯罪案件14件14人,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

—— 防范化解社会风险隐患。严防金融领域风险,审结妨害金融安全犯罪案件9件,为受害人追赃挽损2900万元。规范民间融资借贷,审结民间借贷等纠纷案件1914件,涉案标的2.23亿元。对虚构夫妻共同债务的姐弟二人罚款4万元,入选全省法院防范打击民间借贷领域虚假诉讼典型案例。落实“保交楼”要求,实施“法护安居”,助推金地国际等楼盘施工交付。坚持府院联动,协助成功化解“问题楼盘”5个。对中央城、开元名都等楼盘,通过以房产抵偿工程款、纳入共益债务等推动复工续建,解决了正式用电等遗留问题,先后协助2531户业主办证。

—— 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大局,在全市率先实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整体成建制入驻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助力构建“社会解纷在前、法院诉讼断后”矛盾纠纷化解大格局,是全市首家实现民事收案数下降的法院。更加注重“抓前端、治未病”,梳理分析司法审判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发送司法建议16份,反馈率100%。1篇司法建议获评全省优秀司法建议。开展“春风化雨·法润民心”普法活动,在孩子们心田播下法治的种子。制作发布法治短视频8部,被省法院微博等平台转发推介,1篇新媒体作品获评全省法院优秀新媒体作品。

三、坚守初心与使命,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 做优便民诉讼服务。升级“优+”全域诉服品牌,设立执行事务中心,开通“优+”法官热线,让诉讼服务更有温度、更显速度。不断加强数字法院建设,“TPPF”审判管理平台获评第二届“未来杯”江苏数字法院创新案例,信息化建设工作被《法治日报》报道推介。“优+”诉服引导员全程陪伴老年当事人一次性解决诉讼服务事项,入选全市法院“优+”诉讼服务工作典型事例。将诉讼服务向基层延伸,为社区治理、产业升级、企业发展提供法治服务。相关做法被《淮安政法》刊载推广。

—— 强化民生司法保障。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审结涉网络消费、预付式消费等案件191件,营造安心消费的良好环境。在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注重平等保护劳动者和企业双方合法权益,共审结此类案件735件。推进“安薪无忧·根治欠薪”提优行动,为460名农民工追回“血汗钱”726.07万元。对拒不支付45名工人劳动报酬的田某判处刑罚,保障“劳有所得”。关注“一老一小”,审结涉老涉未成年人案件1864件,维护老年人、未成年人的人身权、人格权、财产权。司法救助“雪中送炭”,救助困难当事人35人110.11万元。

—— 不断推进执行攻坚。执结案件4973件,执行到位金额4.95亿元。依托“执行+公安”“执行+网格”“执行+物管”联动机制,协助控制被执行人352人,推动执结案件226件。掀起打击拒执罪强大攻势,以涉嫌犯罪移送侦查35人,已判处8人,办理了全省首例诉讼期间转移财产规避执行的拒执罪案件。原创拒执罪漫画被最高法院执行局公众号转发。开展“攻坚小标的、守护大民生”专项执行,执结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涉民生案件804件,执行到位金额2621.41万元。

四、突出严管与厚爱,努力锻造过硬队伍

—— 永葆政治忠诚本色。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开展政治轮训28次,引导广大干警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向县委、县委政法委和上级法院党组请示汇报重大事项36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自媒体平台管理和干警言行指引,维护司法领域意识形态安全。组织开展“金秋诵经典,司法护航多彩安东”朗诵和“争当青年先锋,绽放青春之光”演讲等活动,不断拓展司法舆论阵地。

—— 涵养风清气正生态。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专题学习20余次,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积极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司法突出问题整治整改、法院干警对外接触交往专项监督等活动,切实规范干警司法行为。深入开展“司法作风提升年”活动,对窗口服务、调解开庭、制作文书、执行实施、卷宗归档等各环节加大督察力度,共提醒谈话、通报批评、诫勉谈话4人,纪律处分1人。狠抓“三个规定”落实,“每月必填、有问必录、应报尽报”成为工作新常态。持续实施“清涟”工程,打造“一廊一品一特色”廉政文化阵地,增强干警清正廉洁意识。相关做法被《新华日报》刊载推介。

—— 锤炼过硬司法本领。加强高层次后备人才培育,组建审判业务专家培育人才库与青年展翼调研人才库。6名法官被评为市级审判业务专家,15名法官获评全市办案之星,在全市法院法官助理竞赛中荣获第三名,2名法官助理名列全市十佳。45篇学术论文、案例分析在省级以上发表,1篇论文被省法学会评为三等奖;35篇信息被市级以上采用,2篇信息被中办采用。

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县委“2233”发展战略,着力抓好执法办案、服务大局、改革创新、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断推进审判质效提优、社会治理提效、品牌创建提档、队伍建设提能,为“十四五”高分收官,奋力谱写涟水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提供法治保障。

一是永葆绝对忠诚本色,进一步强化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第一标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毫不动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决贯彻县委决策部署,严格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融入法院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二是擦亮实干笃行底色,进一步聚力服务大局。着力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提升经营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感受度和认同度。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积极参与重点领域行业治理,严惩刑事犯罪行为,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涟水。

三是淬炼司法为民成色,进一步做实为民举措。牢固树立“如我在诉”意识,用心用情办好各类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不断完善“优+”全流程服务体系,让司法服务更加贴心、暖心、连心。攻坚“切实解决执行难”,做强“360”全域执行机制,持续亮剑拒执犯罪,努力将裁判文书的“白纸黑字”兑现为当事人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四是突出品牌打造特色,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民商事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完善速裁快审模式,实现“应简尽简”“能快则快”。树立“一次性解决纠纷”理念,做优“一案四联”纠纷结清机制,提升案件办理质效。突出“一法庭一特色”品牌建设,全力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将更多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

五是彰显队伍建设亮色,进一步锻造过硬队伍。一体融合推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强化“审判业务专家培育人才库”“青年展翼调研人才库”建设,努力培育高层次、领军型、综合性人才。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抓好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严格执行铁规禁令,确保司法廉洁规范。

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