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涟水县“五方挂钩”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在宁举行
■ 融媒体记者 姜 浩
本报讯 12月6日,2024年涟水县“五方挂钩”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在南京举行。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吴永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石纪章,副市长周松,县委书记洪然出席会议并讲话。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惠先宝主持会议。“五方挂钩”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和联络员,市有关部门领导,县领导谢剑康、吴芳剑,省委驻涟乡村振兴工作队全体队员等出席会议。
吴永宏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要传好接力棒,新阶段帮促工作实现良好开局。新一届工作队派驻以来,全体队员坚决扛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使命,扎根基层、奋战一线,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工作思路不断清晰,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工作成效初步显现。下一步工作队要对照两年帮促规划,高质量推进涟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工作。要拿出硬举措,高质高效完成新阶段帮促工作目标任务。要以产业兴旺为基石,放大涟水农业大县优势,抢抓“大健康”产业发展新风口,发挥消费带动产业发展作用,帮助涟水农特产品“走出去”,助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打造精品示范村居,推动建设宜居和美乡村;要以乡风文明为重点,打造集理论宣讲、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的乡村文化活动,推动涟水“淮剧现象”风采持续绽放,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治理有效为保障,助推帮促村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党组织议事决策机制,推动乡村法治,弘扬乡村德治,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要以生活富裕为目标,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鼓励村集体创办、领办合作社和农户入社入股,推动涟水中小学校与有关高校深化交流合作,助力农村农民致富增收。要压实责任链,凝心聚力推动新阶段帮促工作取得实效。要加快工作进度,抓好项目进度安排、资金使用、资源要素配置等关键环节,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要发挥制度优势,结合各后方单位自身优势,为涟水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就业、产业、融资、医疗和民生帮促,切实凝聚振兴帮促合力。要弘扬优良传统,真心驻村、真情帮促,树立派驻干部良好形象,努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开展好帮促工作。
石纪章指出,要扎实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帮促,加强动态监测帮促,坚持分层分类帮促,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切实兜牢保障底线。要扎实提升帮促产业发展质效,立足资源优势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用好“五方挂钩”、整体帮促、结对共建政策,加快项目推进力度,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扎实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村内公共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设施完善为重点,围绕群众需求实施好项目,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努力形成帮促工作的强大合力,相关市县党委政府要落实好主体责任,“五方挂钩”各成员单位要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门要做好协调服务,省委驻涟乡村振兴工作队要推动后方单位所能与帮促地区所需精准对接,确保帮有成效、促有结果。
周松表示,新一届省委驻涟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以来,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和走访慰问,结合村情实际,汇聚各方力量,实施产业项目助力强村富民,办好群众实事惠民生暖民心,有力助推了涟水县产业发展、环境提升、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他要求,涟水要进一步聚合资源力量,激发内生动力,落细落实政策保障、产业带动、基础配套等各项措施,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突破。要聚焦项目建设,增强整体帮扶支撑力,全力做好各类帮促项目的要素保障和协调配合,确保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加快产业提质,确保帮促工作长效化,持续推进食品产业园提档升级,聚焦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进一步打响“涟水大米”“红窑芦笋”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抓牢抓实一批重点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条化。要推动保障提档,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加大强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精准落实医疗救助政策,让帮促工作成效更可持续。
洪然简要介绍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他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与工作队全体队员一道,坚定信心、铆足干劲、狠抓落实,全面做强农村发展产业支撑,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招商,着力建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打造和美乡村鲜明标识,务实有序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筑牢富民强村坚实根基,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充实集体经济“钱袋子”;全面提升乡村治理工作效能,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和谐、稳定,加快推动涟水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
会上,“五方挂钩”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代表作了发言,县委副书记、省委驻涟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谢剑康汇报了帮促工作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