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网站首页 城乡建设 详情

朱码闸桥的岁月诗章

2025-03-24 09:58:31

■ 融媒体记者 贺 笑

在涟水,有一座横跨盐河的桥梁——朱码闸桥。它见证了我县从水患频发到农业稳产的沧桑巨变,承载着几代朱码人的记忆与乡愁。

水利丰碑,守护一方安宁

朱码闸桥的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我县历史上水患频发,常常给当地农业和居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为根治水患、造福百姓,政府于1957年在盐河上兴建朱码闸桥,桥下的朱码老船闸和老节制闸也拔地而起,成为不可移动文物,见证了盐河航道的繁荣与变迁。

朱码闸桥的建成,犹如一道坚固的屏障,守护着两岸百姓的安宁。在汛期,它能够迅速排涝,减少洪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旱期,它则为农田灌溉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朱码街道周边农田的灌溉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工业重镇,谱写时代华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朱码闸桥南北两岸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桥南,磷肥厂、水泥厂、化工厂三家国有企业比邻而居,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绘就了一幅工业化时代的生动画卷。这里曾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为无数家庭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86岁高龄的施老先生曾在化工厂工作多年。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他依然激动不已:“船闸的北边有个发电站,放水的时候,每天都能看到成群的鱼往上跳,大的能有十几斤!秋天的时候,闸的上游螃蟹到处爬,有时候我们还会去逮螃蟹。”施老先生的描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过去每逢赶集日,桥南的朱码集市便热闹非凡。供销社里商品琳琅满目,邮局传递着远方亲人的消息,小学里传来琅琅读书声,东风公社里的卫生院守护着百姓的健康,农民们带着自家种的瓜果蔬菜、养的鸡鸭鱼肉,从四面八方赶来,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美好画卷。

老桥新生,续写时代篇章

如今,朱码闸桥依然屹立,但桥南的三座工厂已完成了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过去的朱码粮站现已成为朱码粮库,保障着人民群众的粮食供应。随着时间推移,设施逐渐老化,难以满足现代交通和水利需求,大桥经历了多次改造扩建。如今,朱码闸桥全长900米、宽24米,是盐河航道整治工程的重要部分。改造后的朱码闸桥,不仅承担着更多的使命,也延续着原有的功能,进一步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推动了涟水县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流通。

朱码闸桥的故事,是我县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缩影。近年来,在涟水,一座座新桥拔地而起,如矫健的巨龙横跨水面,连接起城市的各个区域,为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同时,老桥改造也在有序推进,通过加固结构、翻新外观等举措,它们重焕生机,承载着历史与现代的交融。这些新建与改造的桥梁,展现了涟水城市发展的蓬勃活力,每一块砖石、每一根钢梁,都见证着涟水在经济、文化、民生等多方面的成长,成为这座城市奋进的有力见证者。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