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项目准入关 追求发展高质量 我县着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转型
(通讯员 刘 莹 李大可 秦丽文) 近年来,我县以“量质齐升、融合创新、结构优化、优势凸显”为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重大项目为主抓手,推动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着力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全县共采集有价值招商引资项目信息57条,计划投资总额162.29亿元、7000万美元。全县新签约项目24个,合同引资额48.36亿元、3500万美元。
严格研判机制 提高准入门槛
严格执行项目预评审制度,实行“周四预审”和“周五会办”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有意向落户我县的项目都要通过预评审,严把四关:一是产业政策关。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县的产业发展规划,契合产业链条。二是投资强度关。项目的最低投资强度,必须符合我县相关文件规定的最低要求。三是安全环保关。可能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污染负荷严重、超过区域环境容量、不具备污染处理能力的项目一律禁入。四是科技水平关。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装备落后、生产工艺水平较低的以及不符合节能降耗要求的项目不得落户我县。
突出重点产业 提高项目质量
在项目的体量和质量上下功夫,重点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化、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大项目和拉伸我县主导产业链的项目,大力开展“延链、强链、补链”招商。着重围绕工业“4+2”、农业“4+1”、服务业“4+3”产业体系,招引体量大、效益高、产业先进的好项目,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项目质量。
注重平台建设 引导产业集聚
按照“以快补短、以快补弱、以快补晚”要求,构建以“国字号园区为龙头、省级园区为主导、特色园区为补充”的区域产业布局。涟水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建设成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淮安(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创建省级高新区,力争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放大“今世缘”品牌优势,加快高沟今世缘食品产业园建设,力争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与此同时,依托盐河航道,形成区域产业集聚发展带,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积极推进研发 鼓励高新智能
积极推进研发机构建设,加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抓好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培育,加强工业质量品牌建设。树立品牌意识,鼓励企业产学研联合,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互联网+”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等“两化”融合专题培训,提升企业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认知水平。目前,我县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6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28户,今年已组织快乐电源参加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通过对省、市技术中心成果转化的大力宣传,为企业智能制造发展营造浓厚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