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窑镇人大:民主之花绽基层 履职为民谱新篇
■ 融媒体记者 樊 荣
“以前遇事不知道找谁反映,现在家门口就有代表接待点,田间地头能找代表答疑,手机扫码能提诉求,咱们老百姓的心声真能被听见、被解决。”这是红窑镇群众对镇人大工作的真切评价。近年来,红窑镇人大主席团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初心,在阵地建设、民生服务、机制创新中深耕细作,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民主力量。
阵地升级“强根基”,代表家站变身“民生服务圈”。“代表之家不仅要建起来,更要活起来、暖起来。”这是红窑镇人大打造履职阵地的核心理念。针对以往代表家站信息繁杂、功能单一的问题,该镇对代表之家进行优化升级,摒弃冗余展示,仅将代表履职制度、基本信息、风采事迹三大核心内容简洁呈现,让群众进门就能找到“主心骨”,代表履职有章可循。
在此基础上,红窑镇构建“1+N”工作体系,以《红窑镇人大工作细则》为核心,明确人大会、主席团会议、代表联系选民等12项核心工作规范,配套出台代表培训、视察调研、建议办理等专项细则,形成“凡事有规矩、遇事有遵循”的工作格局。更具创新的是,该镇根据代表岗位特长,将123名人大代表划分为招商选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微课堂宣讲等7个专业代表小组,累计开展特色履职活动25次,让代表从“全能型”转向“专业型”,履职更精准、服务更高效。如今,37个村级代表联络点与镇代表之家联动发力,形成覆盖全镇的“十分钟民生服务圈”,成为群众反映诉求、解决难题的“第一窗口”。
民生为本“解民忧”,“135接待日”打通“最后一公里”。“大爷,您反映的灌溉水渠堵塞问题,我们已经联系水利部门,下周就安排人员维修。”在红窑镇的田间地头,一场“板凳谈心会”正在进行。这是该镇“135代表接待群众日”的生动场景。每月第三周星期五,代表们深入村组、企业、田间,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听诉求。
为了让群众“找得到”,红窑镇建立“主接待点+分接待点+流动接待点”三级网络,镇代表之家为主接待点,37个村设分接待点,农忙时节在田间地头设流动接待点,企业集中区设专项接待点,累计开展流动接待6次,现场解决农机补贴、病虫害防治等问题53个。为了让群众“说得出”,推行“板凳谈心会”“庭院议事会”等轻松模式,不设开场白、不限话题范围,打消群众顾虑。为了让群众“信得过”,建立“收集-研判-交办-反馈”闭环机制。今年以来,“135接待日”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8条,办结64条,办结率达94%,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
机制创新“赋新能”,让基层民主“看得见、摸得着”。“村里的健身广场、灌溉水渠,都是我们代表票决出来的民生实事,看着项目落地,心里特别踏实!”红窑镇人大代表周永留感慨道。自2019年起,该镇连续6年在年初人大会上实施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将教育惠民、医疗卫生、交通出行、基础设施升级等6大类71个民生项目的决定权交给代表和群众,实现从“政府定、群众看”到“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的转变。同时,各专业代表小组全程跟踪督办,通过常态化视察、调研、座谈等方式,紧盯项目进度与质量,确保每一个民生项目都落地见效。
为让代表履职更精准,该镇连续3年为代表统一配发《代表履职微纪实手册》,详细记录走访接待、视察调研、建议提出等情况,成为代表的“履职账本”和群众的“监督凭证”。针对农村群众居住分散、线下联系不便的问题,创新推行“代表二维码”服务,整合代表信息公示、诉求在线反映、办理结果反馈等功能,结合江苏人大APP“随手拍”,构建“线上+线下”履职矩阵,实现“码上找代表、马上办实事”。截至目前,通过线上渠道收集群众诉求32条,办结29条,响应速度平均提升40%,让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更紧密、服务更高效。
产业赋能“促振兴”,专业履职激活发展新动能。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全国最大的设施芦笋种植基地,红窑镇人大将履职重心与地方特色产业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人大赋能产业、产业带动增收”的特色之路。县人大代表,县芦笋协会会长、瑞丰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郑标牵头建设运营人大代表芦笋种植服务工作室,组织农业领域代表开展田头宣讲、技术指导、调研问政等活动,总结推广先进种植经验,制作专题宣传片,相关做法被《新华日报》等媒体报道。
在工作室的带动下,30余户农户投身芦笋种植,总面积达1万余亩,5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此外,该镇人大组织代表深入巨石集团、本地特色企业开展“惠民生、助发展”走访活动,去年累计走访企业、村居、农户500余次,解决生产经营、基础设施等实际问题65件,收集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建议43条,为镇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从教育领域的周永留代表到助力村居发展的章金纯代表,一批先进典型以专业担当为红窑镇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基层人大工作,既要守住为民初心的‘底线’,也要探索创新实践的‘高线’。”红窑镇人大主席许永表示,红窑镇人大将聚焦代表履职能力提升,采取“集中学习+实地观摩+案例研讨”模式强化培训,深化江苏人大APP应用,完善线上履职渠道,建立建议办理“回头看”机制,确保问题解决不打折扣。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道路上,红窑镇人大将继续以实干诠释担当,让民主之花在基层绚丽绽放,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