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集镇:立足群众需求 聚力守正创新
■ 通讯员 濮雨晴
唐集镇始终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作为打通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抓手,以“扎根乡村、服务‘三农’、赋能振兴”为宗旨,通过筑牢乡土阵地、激活本土力量、创新融合服务,让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阵地融乡土 服务零距离
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镇上“淮安书房”深度融合,坐落于中心街道主干道旁,地理位置优越,方便群众日常休闲互动。实践所统筹建设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身体育五大平台,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目前,1个镇实践所、13个村(社区)实践站已实现全镇域覆盖。各村(社区)实践站依托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遵循“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每月定期开展各类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服务。今年累计举办理论宣讲活动141场,携手县委党校创新开展“党校课堂进基层 教师送课进家门”理论宣讲活动,让理论宣讲既有高度又接“地气”。
队伍聚本土 志愿有活力
该镇坚持以志愿者为文明实践主体力量,广泛动员党员干部、教师、医生、乡土人才、热心群众等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组建了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医疗健康等13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其中,“敬老文明号”“夕阳红艺术团”两支特色队伍聚焦老年人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乡村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今年上半年,在县委宣传部的助力下,实践所对接优秀文化人士开展科学技术展活动,既为学校学生带来了优质资源,也进一步提升了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让本土志愿力量更具活力。
活动融民心 实践出新彩
今年以来,该镇共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00余场——文化活动紧扣节日民俗,举办春节非遗专场演出、“学雷锋 巾帼行”等特色活动20余场,参与人数超3000人;“书香唐集”建设持续推进,各村部设立“图书角”,开展阅读活动,让阅读融入乡村日常;志愿服务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打造“涟”心月塔品牌服务、“六点半课堂”项目等精准服务,传递温暖、涵养乡风,让文明实践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依托“1+N”部门联动机制,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枢纽身份联动镇中心小学、卫生院、民政、党建办、妇联等多个职能部门,形成“需求共研、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工作格局。联合镇妇联开展“涟爱润蕾 护航成长”关爱儿童走进唐集活动;联合镇民政部门推进“六点半课堂”与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项目;联合镇党建办举办联系点上过党日、“兴农课堂”专题活动。以多部门协同实现“1+1>2”效果,让文明实践活动贴合群众需求且富有新意。
下一步,该镇将持续以群众需求为核心,紧扣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不断深化文明实践内涵、优化服务质效,始终把“为民服务”放在首位,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让文明新风持续浸润乡野,为建设和美乡村、赋能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唐集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