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

网站首页 镇街新闻 详情

五港镇:田间地头“薯”香飘 全链发力绘“丰”景

2025-11-03 08:53:35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这脱毒苗就是不一样,叶片绿油油的,今年肯定又是好收成。”阳光下,韩鲁村的红薯田里,村民们正趁着清晨的凉意忙着田间管理,村党总支书记俞美波蹲在垄间,轻轻拨开地膜查看薯苗长势,脸上满是笑意。近日,记者走进五港镇,从育苗基地到加工车间,再到农产品直播间,处处都能感受到小红薯产业迸发的蓬勃生机,一幅“薯”香满溢的致富画卷正徐徐展开。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五港镇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20字方针,充分发挥五级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蔡工联盟平台优势并立足五港镇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大做红薯全产业链加工文章,引导鼓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种植,持续推动红薯产业品牌化、标准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在韩鲁村130余亩红薯种植基地,一条条整齐的垄台覆盖着银灰色地膜,地膜下的薯苗舒展枝叶,生机盎然。“今年天不好,多亏了农技专家上门指导,还有这些‘黑科技’帮忙!”俞美波指着田间的滴灌管道和智能水肥控制器介绍,为了应对高温少雨天气,村里邀请农技专家“田间问诊”,量身定制种植方案,不仅选用了烟薯25号、商薯19号等优良脱毒品种,还推广了起垄覆膜、滴灌节水、绿色防控等技术,让每一株薯苗都能“喝饱水、吸足肥”。村民们顶着烈日穿梭在田间,除草、巡苗、调试设备,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挡不住对丰收的期盼。

顺着田埂一路向前,蔡工村现代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里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刚从田里采收的红薯被源源不断地运进车间,经过清洗、破碎、过滤、沉淀、漏丝、蒸煮、晾晒等13道工序,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粉丝;另一边,切块、蒸煮、烘烤、调味,8道工序后,香甜软糯的红薯干新鲜出炉。“以前自家加工粉丝,又累又卖不上价,现在有了统一的加工中心和‘蔡工渡口粉丝’商标,产品质量有保障,销路也广了。”正在包装车间忙碌的村民王大姐手里不停,嘴里笑着念叨。车间外的直播带货区,主播正拿着刚打包好的粉丝和红薯干热情吆喝:“家人们,这是咱们五港镇的特色农产品,无添加、纯手工,点击小黄车直接下单。”屏幕上订单不断跳动,将这份“薯”香传递到全国各地。

“去年我在合作社种了5亩红薯,加上在加工车间务工,一年收入多了1万多块。”村民老李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据了解,五港镇通过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引导农户规模化种植红薯,全产业链发展不仅让红薯从“土疙瘩”变成了“金疙瘩”,更带动了周边村民灵活就业。2025年,全镇200余亩红薯丰收在望,预计总产量超450吨,将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20万元,间接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

从田间的科学种植到车间的标准化加工,再到线上线下的多元销售,五港镇用一根小小的红薯串起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让“薯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加工工艺,打响特色品牌,让小红薯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五港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五”期间,该镇将持续深耕红薯全产业链,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乡村振兴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