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网站首页 镇街新闻 详情

洪荡村:手工粉丝铺就致富新“丝”路

2024-12-04 09:38:22

■ 融媒体记者 樊 荣

眼下,正值红薯收获的季节。走进保滩街道洪荡村红薯粉丝作坊,一根根晶莹剔透、细长顺滑的红薯粉丝整整齐齐地铺满了作坊外的晾晒架,微风吹来,散发出阵阵清香。作坊里,工人们在一口大盆里和粉,旁边一口大锅沸水翻腾,一团团白色的粉浆变成一缕缕丝线缓缓滑入沸水之中,顷刻间变成浅褐色粗细均匀、颇具韧性的粉丝。紧接着,这些冒着热气、带着黏性的粉丝分别被捞入大锅旁两口冷水缸中,工人们娴熟均匀地搅拌着,粉丝便变得干净明亮,作坊内一个个热闹忙碌的小场景拼成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我们村目前有200余亩土地种植红薯,由于光照充足,土地肥沃,种植出的红薯产量高、品质佳、出粉率高,我们村制作出来的红薯粉丝,既能保证品质,也能给村民带来一定的收入。”保滩街道洪荡村党总支书记滕峰告诉记者,加工好的红薯粉丝色泽透明、爽滑劲道且营养丰富。一般100斤红薯出10斤粉丝,制作过程中的废料红薯渣晒干后还可以当饲料卖,收入也是很可观的,手工红薯粉丝加工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更带动了本地村民就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以前收粮食一个月顶多有1000余元的收入,现在种植红薯,红薯产量高,一亩地能收个4000斤左右的红薯,再到粉丝作坊去做粉丝,一个月能挣三四千。”洪荡村村民安学海说,自己家红薯地面积最大,靠种植红薯,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据了解,粉丝制作需要10多道工序,除和面、烧火、漏粉外,还有捞粉、冷却、冲洗、晾晒、收条、整捆装箱等,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讲究,费时又费力,作坊里几名师傅每天可以加工出1000-2000斤左右的粉丝。为了提高红薯附加值,近两年,洪荡村聘请会制作手工粉条的村民,以村集体领办手工作坊的形式对红薯进行深加工,同时打造了洪荡“城里城外”品牌,对红薯粉丝进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为了拓宽粉丝销路,今年,洪荡村又与电商公司合作,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还原纯手工粉丝制作过程,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健康。“纯手工粉丝绿色又健康,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现在每天可以销售1000盒左右的粉丝,每一盒可以为村集体收入增加25块钱。”滕峰说,“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红薯的种植规模,加大粉丝的产量。另外,将依托洪荡‘城里城外’品牌影响力和新建的农产品销售基地,线上线下结合,不断拓宽产品销路,实现村集体增收。”

近年来,保滩街道通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契机打造品牌效应,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吸纳本地农户就近务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接下来,洪荡村还将以村集体参股的方式创办农产品线上销售基地,打造种、产、销“一条龙”全产业链,让洪荡粉条、青椒、萝卜、西瓜等本土农副产品在互联网上“出圈”,提升农副产品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