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庙镇洪滨村:打造红色热土上的党建“新名片”
■ 融媒体记者 徐 强
本报讯 近年来,洪滨村始终坚持抓红色党建促乡村振兴,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服务路径,以“红色代办”为党建品牌,聚焦本土红色资源、生态资源、农耕文化资源效应,有效提升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实现服务精细精准投送,打造群众满意“最好一公里”。
构建“红色代办”体系,完善基层服务“一盘棋”。洪滨村探索“红色代办”服务机制,大力推行“‘洪’色代办,‘滨’彬有礼”特色服务,由党员为群众无偿代办事务,建立村“两委”干部服务制度和“红色代办”制度。村干部利用党员固定学习日、民主评议、主题教育等活动锤炼党员的理想信念,将党员的教育管理抓在日常。三个网格支部各具特色,分工明晰,以功能化、清单化的服务理念,梳理本村能承接的服务事项共9大类62项,村级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截至目前,洪滨村共为上千名群众办理教育、医疗、社保、困难补助等事项。
建设“红色代办”阵地,结成干部群众“一家亲”。洪滨村村部的“红色阵地”功能布局合理:有集医疗卫生、居家养老、文娱休闲多重功能于一体的“便民”阵地;有占地600平方米的村民红色文化广场,用于承办镇、村两级各类文艺活动的“乐民”阵地;有开展政策宣传、公益讲座、法律援助、禁毒宣传、防范养老诈骗及电信诈骗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的“慧民”阵地。在红色阵地的加持下,红色代办处积极推行“积分制”,注重发挥党群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将移风易俗与文化惠民工程相结合,形成了村党组织牵头、红色代办处带头、群众点头的红色乡村治理新模式。
开展“红色代办”服务,拧紧村级发展“一股绳”。洪滨村“红色代办”服务转变角色,因业施策,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绘就“宜居、和谐、善治”的乡村新图景。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职能,发展培育10家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经营大户提供优质服务,带动村民增收;积极以“招商员”身份外出招商,引进了锂电池设备制造等项目,激活沉睡资源,在闲置的46.5亩集体建设用地上建成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形成小工业园,并带动153名村民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5万元;充分发挥老同志、老党员的余热,担当“调解员”,定期开展大巡防、大走访、大化解活动,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红色是洪滨村的背景色。下一步,洪滨村党总支将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中的内生动力,不断擦亮“红色代办”金字招牌,搭建党群之间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