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城街道:“党建教育+”激活产业发展一池春水
■ 通讯员 刘岳文
本报讯 今年以来,涟城街道不断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运用“党员教育+产业发展”模式,聚焦共同富裕总目标,以党建为引领,以实干促发展,激活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远程教育+产业”,书写共同富裕“华丽篇章”。涟城街道着力构建远教建基地、基地联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远程教育服务体系,通过政策支持、优化服务、培育引导,采取“授课+交流分享”的方式,为群众讲授农业生产知识、解读最新政策、分享先进经验,谋划增收“金点子”。着力把徐集豆丹产业园、庵园“小菜园”等一批特色产业打造成党员教育现场观摩点,培育了一批有技术、有知识、有担当的带富“领头雁”,将远教站点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同时,以创建省、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不断加大瓜菜、水果、水产等特色产业,引进种植韭菜、菊花等特色产业,不断带动农民创业增收。
“党员教育+人才”,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涟城街道通过“远教学习+现场实践”的方式,定期组织本土“田秀才”“土专家”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多渠道提升乡土人才综合素养,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石”。实施“能人”回乡、企业家入乡、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大学毕业生到乡、优秀机关干部下乡“五乡”行动,全面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建立“在外乡贤人才库”和“新型农村人才库”,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能力,结合农时特点,把党员教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讲授产业发展等专业知识,为全街道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全街道累计选树培育各类“田秀才”“土专家”129名。
“远程教育+学习”,把准党员群众“发展之舵”。涟城街道坚持把远程教育与主题教育、“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有机融合,将收看远程教育节目作为党员学习教育“规定动作”,采取“听讲座、看视频、学案例、作交流”的方式,为党员提供“精神食粮”。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定期征求党员学习需求,打造“红色课堂”“特色课程”,逐步形成“党员带头学、群众积极学”的浓厚学习教育氛围。线上依托党员交流微信群,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线下开展“四下基层”入户咨询,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实现教育资源“个性化”供给。对于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各村(居)党组织通过“一对一”联系机制,由联系人定期向流动党员推送党的方针政策、本地党员电教片播放链接、家乡模范宣传等学习资源,实现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学”,筑牢思想之基,把准发展之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