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码街道:推进公共空间治理 勾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 通讯员 姚 芳
本报讯 今年来,朱码街道全面启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积极拓展生产空间、提升生活空间、优化生态空间,全力打造布局更加合理、面貌持续改善、资源高效利用和美乡村新形态,着力让辖区农村居民实现现代文明生活。
坚持高位推动,扎实问题摸排“底数清”。构建街道“1830”“金字塔式”责任体系,即1个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8个农地空间治理、道路空间治理、水体空间治理等工作专班,30个村居“1+N+N”体系的工作专组,形成推进公共空间治理强大合力。开展公共空间治理“百日竞赛”活动,推动“攀高比强、对标赶超”治理氛围,围绕“清、收、用”,“包户上门”调查摸底,建立“一单一表一图”问题台账,确保底数清、问题明,夯实治理工作基础。今年累计排查出问题2503条,其中农地空间问题397个、道路空间问题554个、水体空间问题335个、集体资源问题1162个、集体资产问题55个。
坚持稳妥有序,实现回收整治“两手硬”。充分发挥“涟心万家”党建引领作用,采用“先易后难、积极稳妥、平稳有序”工作思路,重点整治“三空间一资源”方面,强占、侵占、挤占、赖占、资源资产产权归属不明晰等问题,有效规范“三资”管理,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今年来,累计整治问题2469个,整治回收率98.94%,其中涉及“三空间”方面问题1263个,收回土地面积22200余亩;涉及集体资产资源问题1203个,收回面积40100余平方米。有机结合人居环境整治、道路空间治理、水体空间治理等工作,“整理”河坡、沟渠,治理水环境,硬化部分荒地,完善农路交通网,开展村居环境整治,清理垃圾倾倒,严防土壤污染,进一步优化乡村空间格局,让蓝天、碧水、净土常在。
坚持高效利用,注入乡村振兴“新活水”。做好收回土地资源“后半篇文章”,灵活采取规范续签、发包、村企联建等方式,对收回的零星土地,通过合理调整、聚零为整、连片开发、集中发包,实现土地增值、村居增收集成效应。探索多元路径盘活现有资源,围绕粉丝、黄花菜、瓜蒌、有机大米和无公害蔬菜等朱码“土特产”,探索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大户+基地”利益联结机制。注重农业项目招引建设,今年完成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各1个,推进草莓、葡萄等旅游休闲观光项目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今年来,通过公共空间治理完成增收总计993.85万元,村均增收33.13万元。全街道3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31个,其中超80万元8个,超100万元2个,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