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网站首页 镇街新闻 详情

涟城街道:唤醒“沉睡”空间 焕发生机活力

2023-08-24 09:08:53

■ 通讯员 刘梅燕 刘岳文

 

本报讯 老旧村庄绽放“新颜”,“沉睡”空间再次唤醒……如今,行走在“颜值”和“气质”并举的涟城街道庵园村,乡村美景让人应接不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农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打开乡村振兴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和基础性前提工作。今年以来,涟城街道将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列入民生实事项目,以“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治理能力”为目标,以农地空间治理为突破口,聚焦水体空间、道路空间以及被二次侵占等问题,围绕清、收、用、管,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三个空间一资源”问题整治到位,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能,探索出一条赋能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宽广大道。

盘活资产资源,享受空间“红利”。庵园村采用全村测绘方式,对照农户确权面积,回收集体土地溢出面积367亩并重新发包,增加集体收入31.8万元。村党总支书记周桂志介绍说,庵园村将公共空间治理工作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建房及宅基地管理、土地整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水绿岸行动等工作相结合,促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建设美丽富裕新庵园。截至目前,涟城街道共计排查出问题1869处,涉及土地22624.1亩,收回土地面积22403.94亩,整治回收率达99%,实现集体增收536万元,村均增收28.25万元。

聚焦环境提升,打造美丽乡村。“过去河两边的护坡被附近村民侵占了不少,违规种起了瓜果蔬菜,有的甚至在河边养鸡养鸭,河岸边环境也很差。现在经过治理,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荷缘村月明组村民戚永权谈起村里的变化时满脸幸福。荷缘村是全街道土地面积流转最大的村,对于大户的土地面积问题群众早有议论。对此,村“两委”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把大户承包土地纳入公共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聘请第三方进行测量,把溢出面积纳入承包范围,使村集体增收45.8万元。在公共空间治理工作中,涟城街道还针对村域内道路、河道两边旧屋破房、有碍观瞻的私搭乱建等建筑物,以及乱占乱种乱垦等情况进行重点治理,对溢出绿化空间强化环境打造,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全街道重点列入治理的道路有39条,总长度达73公里,目前已治理完成64公里。胡新等村使用土方对道路路肩进行培土,拓宽路肩,对路肩上的种植、堆积、违章建筑进行清理,并在整治好的路肩上种上草皮,美化了农村道路的环境。全街道共摸排需要治理的河道31条63公里,目前已治理完成22条47公里,加快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同时,突出农村“三棚”整治,拆除主干道、河道破落建筑、违章建筑93处涉及清理面积8120平方米。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治理效果。连日来,涟城街道组织5个督查组对所涉19个村公共空间治理情况进行“回头看”,在及时发现整改问题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管护模式,建立有针对性的管护机制,汇聚群众“共”的力量,取得“治”的效果,实现治理方式的变革。徐集社区引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智慧管护平台”,对全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实施数字化精准管护;双码村通过电动巡逻车加强日常管护;季庵村在组织管护队伍的同时,积极发动群众自治自管,将爱护环境卫生等纳入“村规民约”,实行以片治片、以片管片模式,建立相互评比机制,让村民主动自觉参与,共同维护乡村洁净。石庄村通过创新运行“扶贫+管护”机制,深入摸排情况,注重管护的全民参与性,不仅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还提升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成效。

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