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争先之志 展现奋发之姿 扛起大镇担当
——访红窑镇党委书记张峰
■ 融媒体记者 朱 云
“洪书记的报告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县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审时度势、科学合理地安排了下半年工作,给我们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报告思路清晰、内涵深刻,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红窑镇党委书记张峰表示,下一步,红窑镇将深入学习贯彻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县委“2233”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实施“1115”工作方案,高效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不断增强争先意识,以“大镇必须要有大镇的担当、大镇必须要有大镇的作为、大镇必须作出大镇的贡献、大镇必须赢得大镇的地位”这四个“必须”为主要抓手,奋力开创红窑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
以链式思维抓招商,持续强化工业支撑。全力以赴抓招商,聚焦“新三样”产业链,强化链式招商,充分发挥“一号招商员”示范作用,集中精力招引建设一批关联性强、引领性强、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迈上“快车道”。争分夺秒建项目,咬定“11644”工程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定期调度、挂点服务、明察暗访“三大推进机制”,推动各类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坚持不懈优环境,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与企业保持密切交流,确保惠企政策宣传到位、企业问题收集到位、问题跟踪解决到位、监督政策落实到位、企业监管落实到位。坚决树牢底线思维,不断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
以融合思维抓创建,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围绕国家级文明镇创建、国家级卫生镇复检、省级健康镇申报三大重点工作,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的现代新型小城,提升城镇生活品质。加快特色乡村建设,围绕建设“乡村振兴典范之地”发展思路,整合自身资源,持续放大红窑农产品的品牌效应。稳步推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构建“千年古镇、云锦之都、金鸡福地、红色热土”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聚力人居环境改善,全力保障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做细做实。强力攻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公共空间治理,力争美丽宜居乡村覆盖率达65%以上,积极申创特色田园片区,努力创成2个市级人居环境示范村、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以工业思维抓农业,持续攻坚产业转型。做强农业产业,聚焦芦笋、双孢菇、荷藕及其上下游产业,持续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依托乡村振兴产业园,全力做好芦笋精深加工项目落地保障工作。打响产品品牌,制订红窑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推进更多产品品牌获得“淮味千年”区域公共品牌授权。实施芦笋延链强链、主体引育、品牌打造等行动,不断提升红窑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放大“飞地同创”效应,深入推进公共空间治理,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推广“一村一品”,抓实“村企联建”,确保所有村(居)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以系统思维抓发展,持续保障民生福祉。办好民生实事,坚持党建引领,完成部分村部提档升级工程,聚焦环境整治,实施全域环境提升行动,完善人居环境示范点位长效管理机制。实施“钦北、金沙、朱圩”开发片工程、龙腾大道综合提升工程、刘桥村道路工程、麻左唐路亮化工程,启动规划红窑工业园区,加快工业集中区提档升级。聚力农房改善,推动红窑社区二期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如期竣工并交付使用。守住民生底线,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过渡,擦亮红窑教育“金字招牌”。深化“健康红窑”建设,大力推进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