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营镇:公共空间治理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 融媒体记者 朱 云
本报讯 自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黄营镇紧紧围绕市、县相关工作部署,突出资产资源排查回收、增加村集体收益等工作重点,一着不让解难题,全力以赴抓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截至7月7日,全镇17个村(居)累计梳理问题1748个,收回土地12461.08亩,回收率达96%。通过公共空间治理,村集体经济收入净增加416.9万元,村平均增收24.5万元。
精心组织,全面凝聚工作合力。镇主要领导牵头抓总,挂钩联系到村,成立镇村工作专班,明确牵头部门,制定出台《黄营镇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全覆盖落实责任、推进工作开展。强化业务培训,先后组织召开推进会、培训会等15余次,确保镇村干部准确把握“七空间一资源”分类界定,进一步理清治理思路,推动工作开展。强化宣传发动,利用宣传车、墙标、广播、横幅、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发动,开展“村村到、户户进、人人晓”行动,在全镇上下营造“侵占必回收”的公共空间治理氛围。
多措并举,推动公共空间治理。该镇坚持全面排查摸底,建立“1名班子成员+1名镇委镇干+1名干警+N名村干部”组织体系,围绕问题线索,全面推广“五步工作法”。镇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到挂钩联系村,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核查,并督促其他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对逐个地块、逐项资产、逐个合同认真排查审核,确保应排尽排。据统计,全镇先后排查农地空间问题263个、道路空间问题346个,水体空间问题225个,集体资源资产问题823个,逐一整理、形成档案,进行整治。要求各村居坚持“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先礼后法”的思路,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个建立“一单一表一图”问题台账,及时建档立册,逐一对账销号,实现闭环管理。
着眼长远,巩固治理工作成效。该镇在做好排查回收基础上,全力做好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后半篇文章”。以村集体经济增收为目标,动员各村提前谋划,对回收的资产资源,通过流转、发包、租赁等方式,激发乡村资产资源造血能力。目前,全镇17个村(居)集体经济平均增收达55.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