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

网站首页 镇街新闻 详情

红窑镇:建好特色代表工作室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2023-04-20 08:49:12

■ 融媒体记者 朱 云 通讯员 王梦瑶

 

走进位于红窑镇金城村的“永远在‘芦’上代表工作室”,只见市人大代表郑标正认真聆听、详细记录着来访群众的诉求、意见和建议,耐心地讲解有关政策和法规,对能现场答复的问题立即答复,对无法立即解决的问题,认真记录并承诺从快解决、按时反馈,确保让来访群众满意。

“以前,我们芦笋农户们有困难都得去镇里,还不知道到底找谁才能解决问题。现在啊,咱可以直接找工作室的人大代表,有时候人大代表们还主动上门服务,从内心里感谢他们!”金城村刘大爷激动地说。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如何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发挥代表作用?近年来,红窑镇人大主席团带着问题不断探索实践,聚焦代表履职工作,广泛发动、征集意见,以设立人大代表工作室为契机,将代表履职触角延伸到社会最基层,全力架起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永远在‘芦’上代表工作室”自2022年12月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桥梁作用,致力帮助芦笋种植户解决种植难题、向上级党组织反映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红窑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已接待群众45人次,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工作室的成立,让郑标、刘国轩、潘爽、赵洪明4名人大代表有了自己的专业阵地。身为芦笋种植大户的郑标和金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国轩等代表扎根芦笋基地,每天在各个大棚之间不停地穿梭,主动走近群众,及时发现种植问题,耐心讲解种植技术,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将服务送到百姓的心中。目前芦笋种植基地3000亩,亩均效益2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近600人,带动周围农户种植芦笋面积已达1000多亩,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为12个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6万元以上。围绕“种植+保健+文旅”发展理念,不断拉长产业链,辐射带动更多周边农户积极参与,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新路子。人大代表们还积极深入开展调研万亩芦笋,利用好红窑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国家芦笋设施栽培标准化示范区等优势,打造数字农业化生产,助力做好本地农业项目升级发展这篇文章。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认同也更激发了代表们的履职热情。在红窑镇大力发展芦笋产业前景下,针对当地百姓关心的芦笋保鲜运输等问题,工作室在做好日常接待工作的同时,还组织群众深入芦笋基地走访了解,代表们也运用专业知识向群众进行科普宣传,为群众释疑解惑。

“人大代表们真正是为咱老百姓着想,每件事都做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当地群众一说起“永远在‘芦’上代表工作室”,无不竖起大拇指,并发出“啧啧”的称赞声。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