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窑镇:文旅融合出新招 乡村振兴绘新景
■ 通讯员 徐 静
本报讯 下午六点,天色渐晚,华灯初上,红窑镇金鸡坨生态农庄内一片欢腾热闹的景象。游客张女士正携全家观看元宵灯会特别表演——打铁花,“我们全家中午就出了门,一路走走看看,带着孩子扎了花灯,又买了点芦笋,到金鸡坨这正好赶上演出。”
近年来,在涟水成功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背景下,这种“处处是景步步游”的现象并不少见。自金鸡坨生态农庄建成以来,文旅惠民以多维度、跨产业联动的方式走深走实。
红色资源凝新赋能。借助景区内“红船文化讲堂”“李大钊汉白玉雕像”等红色元素,依托平台效应,探索“文旅+红色”产业链的动态延伸,创新打造“旅游+实境课堂”沉浸式观光模式,由红色宣讲员将理论课堂前移到景区实境中,通过互动方式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背后的故事、承载的精神,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有温度,以鲜活力量注入社会发展的引擎中,为新征程提供思想引领。
绿色发展绘新蓝图。金鸡坨生态农庄东邻盐河,资源禀赋,南靠芦笋种植基地,绿色产业集聚。借助景区内现有的民宿度假、果园采摘等服务,联动芦笋产业园,以“文旅+康养”为着力点,聚焦疫后新风口,以绿色生态康养开拓新市场,贯穿多产业,推进产业融合。通过旅游与健康天然的耦合性,强化生态农庄的自然属性,让绿色发展成为“常青色”。
金色招牌树新形象。自首条乡村旅游直通车开通运营以来,金鸡坨旅游品牌效应在涟水独特的“空铁水公”区位优势下急速放大。“之前听老家人说金鸡坨生态农庄很适合亲子游玩,这次回去看到有旅游直通车,我就带着孩子直接过来了。”家住淮安市清江浦区的刘女士说。近年来由消费升级带动下的城市微旅游市场迅速崛起,周边短途旅游已是家庭出游的首选方式。金鸡坨生态农庄作为“全国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区”,年接待游客人数最高超过30万人次,在制定景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战略时,立足周边亲子游目标群体,积极探索节庆旅游、“夜游经济”,探索打造音乐节、农民丰收节,推出戏曲民俗特色展会,2021年9月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分会场暨首届涟水芦笋节,为金鸡坨特色旅游品牌推介注入了强劲动力。
金鸡啼鸣春晖渐。在春日的好时光中,景区的小径上游人如织。金鸡坨生态农庄在多维度发展的道路上凝红色精神、探绿色道路、树金色招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样板,这背后是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是乡村品质提升、三产深度融合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