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沟镇:探索新思路 拓宽新路径
■ 融媒体记者 杨海燕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在让集体资源资产“变现”的同时,也为富民强村打开一片新天地。高沟镇各先导村支部书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更宽了、信心更足了。
发展高效农业,让土地“生金”
“高效农业不仅带来高效的农业收益,还带动了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收。”盐店村党总支书记丁青高介绍。
为推进高沟镇产镇融合与先导镇村特色产业发展,策应今世缘酿酒原粮本地化种植战略规划,高沟镇结合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打造今世缘高粱原料种植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包括了高沟镇盐店、四安庄、杨口、南元、墩南等5个乡村振兴先导村,项目在原先种植面积5000亩,亩均收益比种植水稻多200~300元的试点基础上,今年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盐店村为例,该村位于高沟镇西南部,全村区域面积3050亩,耕地2703亩,已流转土地2527亩。利用这次公共空间治理契机,通过系统谋划,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盐店村还签下约300亩地的百果缘采摘和农业旅游项目,逐步发展成为今世缘酒业的副景区,数十种瓜果蔬菜满足游客的采摘需求,并将高粱地打造成迷宫,吸引游客前来游玩。高粱收割后,再种植彩色油菜,成为一道旖旎的乡村风景。
墩南村收回整治荒废的河沟、鱼塘共346.9亩,用于发展虾蟹养殖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并积极带动村民参与,形成3万余亩的高品质螃蟹养殖基地,建设占地1.5万平方米的螃蟹交易市场。
搭上企业“便车”,让废物“变宝”
“只有产业发展才能推动乡村振兴。”灰墩村党总支书记蔡井红表示,空间治理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不仅能让家园美起来,更能让群众的生活富起来。
高沟镇的2万亩高粱基地,为今世缘酒业提供酿酒原料,但高沟镇却没有大的高粱烘干房,灰墩村在公共空间治理中溢出的26亩土地正好可以提供建设烘干房场地,为今世缘酿酒原粮种植提供服务,建成后,将成为高沟镇最大的高粱烘干房,预计每天能烘干100~150吨高粱,解决群众的高粱烘干问题,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0万元。
盐店村利用闲置老村部和周边土地,牵头领办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村民以资金、资源等要素入股,为光大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提供秸秆原料,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难的问题,又能“变废为宝”,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上。
搞起三产融合,让群众致富
“借公共空间治理契机,我们再次流转土地80亩建设草场,让群众的腰包鼓得更足。”盐店村党总支书记丁青高介绍。
随着合作社业务范围的扩大,原有草场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于是,盐店村在公共空间治理中,继续流转土地扩大草场,目前正在建设中。丁青高对合作社的发展充满信心:目前正计划接手淮阴区三树镇一万亩农田业务,提供播种、收割、打草等一条龙服务,以后会逐步扩大周边县市业务范围,不断壮大合作社,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万花齐放满园春。灰墩村通过多方沟通协调,将特色餐馆“蒙古大营”盘活,进行重新装修提档升级,吸引周边灌南、沭阳、响水等地食客前来消费,将带动周围30多名农户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扁担、盐店、苗荡利用自身良好村貌和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果蔬采摘、民宿餐饮、农趣体验等特色产业,打造形成农旅示范区。